艺术中国

『南谢北徐』之间——鉴定家谢稚柳与徐邦达的过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06 15:45:28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谢稚柳与徐邦达是中国书画鉴定界两位鉴定大家,为我国古书画的鉴定和收藏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南谢北徐”。谢稚柳出生于1910年,比徐邦达长一岁。解放后,谢稚柳工作于上海博物馆,该馆所藏书画,有许多是经谢稚柳之手收进的,而且其藏品也都经他鉴定过;徐邦达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的筹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谢稚柳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分别于1962年、1983年组织的两届中国书画鉴定组,并且任1983年书画鉴定组的组长,率领鉴定组专家历时8年,对国有所藏历代书画藏品进行鉴定和整理,并造册出版;徐邦达为1983年书画鉴定组7位成员之一,也参加了为古代书画立户口的工作。以二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鉴定地位而论,旗鼓相当,但二人的鉴定风格不同,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之争甚至一些矛盾。本文将其二人过往之事简述如下,也许会对我们研习书画有些借鉴。

 
徐熙 雪竹图 绢本水墨 151.1×99.2cm 上海博物馆 藏
 

徐熙《雪竹图》之分歧

《雪竹图》是一幅没有题款的绢本画,原为近现代著名收藏家钱镜塘收藏,后入藏上海博物馆。谢稚柳鉴定此图出自五代南唐画家徐熙之手,而徐邦达认为,此图早不过南宋中期,晚可到元明之间。因此不会是徐熙或徐派画作。二人的不同观点主要体现在三篇学术文章中:谢稚柳于1973年发表了《徐熙落墨兼论〈雪竹图〉》,徐邦达在1983年第2期《艺与美》上也发表了《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谢稚柳1986年在香港看到徐文后,又撰写了《再论徐熙落墨花——答徐邦达先生〈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

二人的分歧焦点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落墨”的理解上。在《徐熙落墨兼论〈雪竹图〉》中,谢稚柳引用了许多记载徐熙画法的文献史料,他认为所谓“落墨”,是一切以用墨来奠定,而着色只处于辅助地位。在一幅画中,技法的运用只是随着真实的艺术变化,绝对没有固定的规律。因而,当时特别用“落墨”来区别这种体制。谢稚柳认为,《雪竹图》没有任何旁证说明此画出于何人或何时,只有从画的本身来加以辨识。“从它的艺术时代性而论,不会是晚于北宋初期的制作。”谢稚柳还详细分析了此画的画法,认为总体是工整精微的写实,是多种笔势与多种墨彩的组合,是一种突破了唐代以来各种画法的新颖风格。谢稚柳认为此画完全符合徐熙“落墨”的规律,断定是徐熙的画迹。徐邦达在撰写的《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中,引用的画史资料几乎和谢先生的相同,但他认为“落墨”即是“落笔”。“……‘落墨’即‘落笔’,墨不能离开笔显现在纸绢上,所以论画都以‘笔墨’合称,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理解所谓落墨应是一种怎样的风格面貌的花卉画了。”

其次,徐邦达又从绢的尺幅来考证,认为“徐熙是五代人,那时画绢的门面不宽,一般不能超过60厘米以上(这是我们用许多两宋画来对比之后得到的结论,详见拙著《古书画鉴定概论》第三章),此图阔约1米,系独幅绢,那起码到南宋时期,才能见到。凭这一点,至少不能承认它是南宋以前之物,是无可争辩的。”谢稚柳针对此回答说:“徐先生‘不迷信旧说’,却迷信于绢,以绢来评定画的时代,这说明绘画不可认识的了,要认识只得靠绢。”

两位鉴定家尽管存在着矛盾,但主要是学术之争,而不是派别之争。

1  2  


下一页邮市强势调整 币市温而不火上一页王毅:传承中华墨文化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十五期
· 从西方当代设计拍场反观“中国智造”
· 当代艺术:市场回归学术
· 内地艺术发展可借鉴“香港模式”——访佳士得亚洲区主席叶正元
· 涨声四起的 鼻烟壶市场
· 美国的艺术品保险——访艺术品投资专家马天
· 金融危机中的珠宝收藏与投资价值
· 王毅:传承中华墨文化
· 『南谢北徐』之间——鉴定家谢稚柳与徐邦达的过往
· 邮市强势调整 币市温而不火
· 《巴人汲水图》十一年的升值传奇
·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四)
· 年终盘点2010年的100个艺术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