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刘虹: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4-19 10:00:38 | 出版社: 中国艺术出版社

刘虹

1.记者:川美“77、78”级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无疑是极具神话色彩的,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如今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神话”的?

刘虹: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川美“77、78”这拨人,而这拨人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神话”。

“77、78”作为那个时期恢复高考的第一、二届学生,在当时很大一部分人是在社会上或在自己的工作单位从事了多年美术工作的艺术从业者或爱好者,有的在四川已颇有名气。就其绘画能力和基本功而言进校时就已相当成熟,当然这是当时全国各个艺术院校学生的普遍现象。所不同的可能是,川美这拨学生中的一些精英一进校就具有创作和参展的意识,通常在校生往往大都抱有学生心态,认为学生的本分就是画习作,练基本功,创作是毕业以后的事。而川美一些学生在当时不仅以具有先锋意义的题材参加了几年一度且颇难入选的全国美展、青年美展,甚至斩获了很多奖项,使他们自己和整个学校都名声鹊起。这对当时所有学生都极具激励意义,可以说从那以后,对于积极创作和参加展览的努力,如同基因一般种植在了每一届学生中。这么多年来伴随着各个艺术思潮的更迭和美术史的演进,总有具先锋意识的川美人活跃其中,从未缺席。

2010年.丽色--唇语+1..+180x150布面油画 

2.记者:在“77、78”级的群体当中,女性艺术家的人数很少,这种人数上的“劣势”对于你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怎样的影响?

刘虹:女性艺术家并非一个封闭的群体,其与男性艺术家活跃在同一个舞台,处在同一个美术史参照系,她们的艺术创造只与此有关,而与从业者的人数毫无关系。

3.记者:你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去创作,那时是有意识地借助“女性主义”这一理论还是偶然性的尝试?

刘虹:最初确属偶然,因为女性主义是一个产自西方的外来概念,在我以女性主题从事创作的85时期还没有被引进或受到关注。而我那时的创作内涵客观上被认为具备女性主义的视角,因此被归类。随着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各种现代文化思潮和概念被介绍和移植进来,女性主义才开始成为一些女性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关注的视角和实践的方法论。

1  2  3  


下一页节选上一页尹宇宁:纸上创作的记录性和私密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新视觉》三月刊
· 张利:绘画新突破
· 刘虹: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