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从范铸结构看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24 15:47:35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8.司母戊鼎底部的凸棱问题

在商周之际的许多小方鼎底部,铸有X形或十字形凸棱。对于商周的先民为什么要在鼎底铸凸棱,有几种观点。有认为是加强筋,也有认为是为了提高浇铸时铜液的充型速度。但在同时期相同形状的方鼎中,底部没有铸造凸棱的方鼎更多。从出土实物的这些现象看,商周先民的工艺思想是清楚的,铸造方鼎不在底部铸凸棱一样可以铸造成功,也一样历经3000年没有破损。铸造青铜器是为当时人使用,不是为铸给今天的人看。因此,以上两说都不可能是商周先民铸凸棱的目的。

仔细观察方鼎的范铸结构,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其差异是凡底部没有铸凸棱的方鼎,其内浇口多开设在底部一周长方形芯痕上(参看图8),具体是开设在范与腹外芯对合的芯子立面,开设成对称2个或4个浇口,可看到铸件上有明显的浇口断茬。由于其浇口宽,所以比铸有凸棱的一个浇口流速更快。凡底部铸有凸棱的方鼎,其鼎底部的一周长方形芯痕都较细且规整,明显是披缝不是浇口,其浇口多开设在凸棱的X或十字交叉处,一般只一个内浇口。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设置凸棱,直接在底部平面开设内浇口,浇铸后,由于内浇口与平面呈垂直状态,又是最后凝固的区域,一般会在内浇口一周及器底皮下出现整片的缩孔,当敲掉浇口棒,鼎底平面上会呈现一片缩孔。如果设置凸棱,内浇口开设在凸棱的最高处,就避免了整片的缩孔出现。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鼎底部中心开设一个浇口需要设置凸棱了。凡从事铸造专业的人都知道,铸件需要尽量避免出现内直角的几何形状,而将内浇口设置在平面中心,正是这样的后果。为避免出现缩孔,在内浇口与平面之间,增加一条凸棱,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凸棱改变了内直角,并且浇口的断茬是在凸棱的最高处,即使里面很多缩孔,表面也看不出来。这才是凸棱的真正作用,先民应是从教训中发明的凸棱。图9是我们做模拟实验浇铸的方鼎毛坯,图中白色箭头所指之处是浇口断茬,可看到密密麻麻的缩孔。设计工艺时,考虑到不开设凸棱并不影响浇铸,本没有计划将浇口棒敲掉,因为是做模拟实验,留着浇口棒更容易说明问题。由于工作人员不小心将浇口棒碰掉了,才露出了底平面的缩孔。如果在鼎底部开设凸棱,内浇口开设在凸棱上,即使碰掉了浇口棒,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4期)

下一页纽约佳士得、苏富比2012年秋季中国艺术品拍卖评述上一页解读山东博物馆藏同治粉彩瓷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四期
· 读书骑射话嘉庆—《嘉庆觅句图》略谈
· 论倪瓒不同时期的绘画特色
· 诟病背后: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评述
· 年度拍卖大盘点—2012
· 千丝万缕化作千娇百媚
· 西夏鎏金铜佛像赏析
· 日本六古窑掠影
· 解读山东博物馆藏同治粉彩瓷
· 从范铸结构看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