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嘉德20世纪早期油画:学术与市场相互促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13 13:30:40 | 出版社: 《东方艺术-大家》杂志

文/刘龙

吴大羽-《彩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韵-59》估价3,800,000-4,800,000-成交价-4,370,000

近些年随着“老油画”板块在拍卖场上的火热表现,其稳定的学术地位和卓越的升值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去年罗芙奥香港拍卖中,常玉的一张《五裸女》拍出1.2832亿港币,将早期油画的价格拉进了“亿元时代”。油画,这个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画种,如同近代中国历史的命运一样几经沉浮,终于在100多年后在市场的催生之下,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老油画”从时间概念上说,是从1887年“中国油画第一人”李铁夫留洋学习绘画开始,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画艺术家的作品。这其中包括了李铁夫、李毅士、方君璧、关良、常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等诸多名家。此时期的作品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在美学主张、艺术理念和艺术风格上有显明的不同,但又对此后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划为单独的类型。

嘉德拍卖油雕部主管李艳锋表示:“中国嘉德自成立初期就一直致力于中国早期油画即‘老油画’的推动,但老油画市场的发掘一直进度缓慢且收益甚微,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存世和流通的量太少,难以形成规模;二是缺乏学术梳理,假画横行致使老油画难以获得应有的价位。”据了解,第一代留洋的艺术家们在回国后大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油画家生活在动荡之中,创作量有限,且油画不像国画易保存、携带,保存下来的极少。而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间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老油画损失比国画大,特别是人物、人体画作,都在劫难逃。即便躲过了劫难,后来多数也都收录进了美术馆收藏,所以能留存下来并在市场流通的作品较少。加之公开展览、出版物的缺乏,让老油画的学术梳理一度举步维艰。

学术研究的缺失,加之流通数量的稀有,造成了国内收藏家对早期油画的整体面貌缺乏了解,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自然影响到对老油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的正确判断和评估,诸多原因使得老油画一直处于被严重低估的地位。李艳锋认为:“虽然老油画板块梳理难度大,但嘉德一直在努力地把历史更公正地呈现给藏家。相对于个人藏家和画廊,拍卖行能够运用更广泛的资源,发掘更多更好作品,以便于更完整地呈现老油画的整体面貌,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近年,通过拍卖市场的带动,提升了藏家和艺术机构对于老油画的关注度,加之藏家个人性和美术馆机构权威的学术研究配合,艺术市场与学术研究相互促进的方式对于目前资源匮乏的老油画领域显然更为有效。

1  2  


下一页嘉德“大观”:市场从学术中汲取营养上一页蒋志:烟花燃尽后的寂寥诗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东方艺术家大12月刊
·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
· 蒋志:烟花燃尽后的寂寥诗意
· 中国嘉德20世纪早期油画:学术与市场相互促进
· 嘉德“大观”:市场从学术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