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转舵——藏家驶入传统书画的“避风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24 17:01:35 | 出版社: 艺术中国

文/本刊记者 杨艳丽

王翚-山庄静业图-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拍品成交价:701.5万元人民币

有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2012年的艺术品投资者们如一叶扁舟飘摇在浩淼的大海上正经历着金融浪潮的肆虐,卖画的怕卖亏,买画的怕买亏。但越是低迷越有机遇,买什么?就买那些几千年价值不变的“硬通货”。转舵,转到哪里?转到传统书画的“避风港”。

各路藏家关注中国书画

据记者了解,很多原本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已经纷纷转向传统书画并进行投资,这其中并不涵盖传统书画的“铁杆粉丝”们,为什么是选择传统书画而不是瓷器、玉器或其它的门类呢?这里面的讲究未必尽为藏家们所知。在传统书画部分的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板块也不是平衡的发展。

山西资深传统书画藏家顾健辰先生特别指出了传统书画特殊的价值所在:“假如我们买一套清末时期的信札,譬如张之洞的,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书信往来,来剖析他对皇帝、权臣包括整个社会制度变革的了解,甚至可以研究出能够颠覆那一段历史的信息出来,就如匡时之前推出的‘过云楼’藏书、‘种菜诗卷’等名品。再比如,一张康熙南巡图,画上不仅描绘着山清水秀,进献给皇帝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要与史实对应,结合那段历史可以窥见当时皇帝与封疆大吏的关系。我曾在拍卖场上见到一张描绘黄河的山水画作品,对照着今天在飞机上航拍的地图来看,非常写实,此时它已不仅仅是一张画,在了解地理堪舆演变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也许这一点点的差别可能就会造成作品拍卖数字上多‘几个零’的突破,正是那一个点上出现的信息差可能足以让它们进入博物馆或是文献馆,这是其他门类作品无法达到的效果,也就是它不仅是件艺术品更承载着历史的演变”。

记者有目的性的选择了非传统书画的相关专家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试图从另一侧面反映这一事实。

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作为画廊的经营者也是资深的收藏家对此问题也进行了分析:“为什么纷纷选择传统书画?这种投资传统书画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自古就有‘书画传家’的观念,特别是经历了困难时期的一部分人,他们没有机会接受完美的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下一代留下更多精神上的财富,而不光是从投资变现的角度出发。就绘画板块而言,首先,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欧债危机影响整个国际金融秩序,导致当代绘画在全球的销售出现萎缩,而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比较乐观,人们手里的资金还相对比较宽裕,但是物价的提高以及中国劳动成本的增加等原因使人们手里的资金有过度贬值的可能,收藏传统书画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并且传统书画的收藏群体正是大陆、港台和海外华裔的藏家。为什么钟情古代绘画呢?主要是当代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价位偏高,甚至超过了近现代以及古代绘画作品的价格。古代书画之所以会成为避风港,是因为经过无数次社会的动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已经不易,对于那些流传有序的作品会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这是毫无争议的事情。”

北京翰海油画雕塑业务部总监柴宁也谈到:“投资者在传统书画与当代绘画之间的选择本是双向的,但结合如今的艺术市场现状与人们对传统的认知来看,有更多的人选择投资传统书画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情结的国度里,传统绘画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它的市场一定会有很不错的价格”。也就是国人对传统绘画与传统文化的认同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认同。

1  2  


下一页市场加速两极分化 买家构成值得关注上一页绚丽多彩的清代宫廷绘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五十八期
· 西学东渐--领衔宫廷画院的郎世宁
· 绚丽多彩的清代宫廷绘画
· 转舵——藏家驶入传统书画的“避风港”
· 市场加速两极分化 买家构成值得关注
· 中产阶层怎样进入艺术品市场
· 公众舆论促公共艺术走向未来
· 从未缺席的“美”
· 点亮“慈善”人生——艺术市场上的善人善举
· 2012年拍卖市场的那些“真”
· 2012艺术界风云人物——张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