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张杰:风景幻化的真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23 15:09:21 | 出版社: 《亚洲艺术》杂志

 

克利有个著名的说法:不是要表现可以被看见的东西,而是要让东西可以被看见。这个说法如今看来再正确不过,那些具象的固定的形象如果仅仅是绘画描述的特殊对象,那么照相机等事物的存在可能就是个讽刺或多余,但可惜的是如今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相片下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个资质平庸的艺术家笔下的依葫芦画瓢。因此在风景画家的面前,横亘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几个之一大概就是如何去表现那些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风景”,也就是那些隐藏在风景下的各种细微的情感与变化。而这样则不仅要求艺术家们有着极其深厚的功底,更重要的是需要他们具备一颗细腻的心及丰富的情感,否则再美的风景也只能转变为画布上的斑驳色剂。

学院派出身的张杰,在经历了附中与本科的历练后,研究生期间又潜心研习油画技巧与创作,这种正统化的教育使得他在基本功方面几乎可以称得上炉火纯青。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他可能走不到如今的艺坛位置,让他成功的推手则更来自于几十年创作后的情感累积。张杰的作品初看上去,细细满满的色彩铺满画面,那些一层又一层的笔触迎面而来,多少会让人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但如果只是这样就认为张杰的画面是热烈奔放的,那可就有点错的离谱。他的作品经得起最严苛的推敲,一层层的抽去这些热烈的色彩,放在面前的是风景背后的他的思考与人生。

 

蓝色遐想

张杰的风景画是特别的,这种特别不仅仅来自于尽管他采用散落的笔触来描绘风景却让人可以明确地感受到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也不仅仅来自于他东方式的创作思路与考量,更来自他对自己所描绘事物的感同身受。他用水墨画的随意融入到油画的笔触中,让色彩在画面上呈现一种自然流淌的肌理,同时他用印象派所擅长的各种自然色彩来夸大现实风景的美,仅仅是做到这些,已经足以让他的作品产生一种旖旎的画面效果,但张杰作品的特别之处并不是完美的色彩与画面,而来自于他对画面建构后的破坏。这种“破坏”在近几年的作品中呈现的尤为明显,这大概也是一种创作积累的厚积薄发。在他的多年来的观察中,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美与让人收获的心旷神怡,更多的他注意到了风景与现实的交错与不和谐,本该安静存在的自然之美却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变得无所适从,被破坏,被打乱,甚至呈现出一种滑稽的可笑。张杰将这样的不和谐投射到自己的画面中,用突兀的线条或色块强调冲突,虽然着墨不多,却使得画面变得异常集中,精彩纷呈。

 

消融的风景

比如在他的《消融的风景》系列中,便将这种和谐与破坏发挥到了极致,色彩恬淡的风景在画布的底层上铺开,宁静,致远,颇有中国水墨画中山水的神韵,但这些安静全部被铺在上层的颜料或线条所打破,这些代表着现代工业及人类的色块及线条,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活力”,这些活力慢慢渗透在风景中,摧毁一切平和的画面。张杰脑中的思索就在这样的冲突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并不具象,但却实实在在的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与思想。最体现张杰功力的则是,无论这种冲突在我们的感知里多么的具体与强烈,画面本身的美感却丝毫未遭到破坏,无论是从色彩还是构图上来讲,张杰都寻找到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不是生拉硬拽出来的,而是一种苦心经营的画面造诣,这种创作的功力,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消融的风景之三

近年来有不少艺术家一直在强调要将东方的水墨神韵纳入油画的创作中,但大都是进行了一些浅尝辄止的尝试,毕竟要用厚重的油画颜料很难表达出水墨的飘渺与博大,但张杰显然在这方面做的比其他人更好一些,他善用笔触,将色彩的涂抹发挥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因此更能触到水墨画的精髓。比如在他《逸动山水》之二中,他用大片白色颜料来覆盖已经完成的风景,用以表达山头间的云彩流动,色彩涂抹的方式相当见功力,看似随意的笔触,却费尽心思,尽管厚重但却呈现非常自然的飘逸感,与画面近处的山顶小亭交相呼应,异常有趣。也许画面本应到此结束,那么这会是一张非常完美却略显乏味的风景,但现实风景却并非如此,而张杰也无意去创作乏善可陈的画面。所以他选择在画面之上用其他冲突色来表达自然中的破坏与不和谐,这种蓄意的破坏换来的则是画面的快速升华,除了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思维传达,还是一种东西方创作方式交汇的强烈撞击。

尽管专注于风景的创作,张杰却是一个非常让人难归类的艺术家,他可以创作异常严谨优美的作品,又可画出冲突感十足的画面,他的理性思索下隐藏的是一个内心丰沛且趣味十足的真实自我,看他的风景创作,得到的不仅仅是有关风景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风景幻化出来的最基础的真实,这种真实,难能可贵。

下一页精选文章上一页不失其所者久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亚洲艺术》第2期
· 张朝晖:水墨艺术,由心发声
· “涅槃”神话
· 不失其所者久
· 张杰:风景幻化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