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主题的工笔画创作,被孙志钧的诗性的情怀、苍茫的心境和娴熟的技法,表现为一道迷人的生命风景。
解读他的作品,不难看到,在极简的背景中,人与物多呈现为空间中的物与物的关系,而且草原与天空的空间关系以几条舒徐缓慢的弧线在交叉中完成分割,使空间呈现为平面化或二维半的效果;在苍茫寥廓中的人与牛、人与马运动在时空之中,或缓慢行进,或迅疾奔驰,在平静的草原中,融进了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使画面产生了动静交互的结构,使基本由水平展开的地平线和蜿蜒伸展的道路呈现为一种空间叠加的图景——即时间因素被相对消解了,画面中展示的是空间的苍茫和寥廓;在这里,生命与自然对话,人与命运对话,都在工笔画营造的境界中不露声色地进行着,我们看到,一切都在色彩、情调、氛围与境界中展开。
在时间被削弱于模糊之后,空间的静谧和沉寂的直接结果是使草原主题及画面情境透出一丝丝孤独与忧郁,当然,这一切都是画家主观使然,都是源于精神的流露而产生的朴素品质,无疑,它含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味,它力求通过主观的画面而组织去传达内心的感觉。
工笔画的“三矾九染”与复杂的制作程序,为孙志钧的草原主题创作带来了生命的鲜活之气与清新诗意,在“工而不工”的工笔风格中,画家成熟地完成了传统材料、方法向现代精神的转变,使传统工笔画技法在面对草原主题、生命表达中,焕然翻新,别出新意。
特别是画家在作品中对“光”和“雾气”的营造与表现,是不同凡响与颇具创意的。
中国绘画向以“尚韵”为精神核心并形成传统,从未直接表现“光”和“雾气”,不追求对自然的逼真描绘与场景的真实再现,表现草原诗意中,引入了“光”与“雾气”的营造,在多次积染中用色彩的色阶变化,造成统一色调中的细微感觉——激光与雾气中的草原、牧人与牛马等,他们作为符号置于辽阔的空间中,以引进和眺望的姿态,展现出一种静态中的动感与凝视。
工笔画的严谨性在孙志钧笔下被做了某种程度的改造,融入了某种意向表现手法,以“造境”为主,体现的是“内心的风景”,这是外部绘画形态与内心主观感受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应该说这样的作品与样式一经出现,便体现出鲜明的个人性、独特风格和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