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林(北京皇城艺术馆)
没有历史的国家想方设法制造出历史,有文化传统的国家面临着当代文化发展的冲击,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所形成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推动历史的发展。传统的东西在过去都曾经是流行文化,现在的流行就是未来的历史。事实上,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绘画纪录人类精神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艺术家们虽然是独立的创作,但是受环境影响太大,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无法脱离现实关系。我们能够想到和做到的都表现在当下的创作里,最后艺术家和作品一起成为标本供后来的人欣赏。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京戏这个代表中国的符号,在现代的社会里,已经逐渐的开始消失。洪量运用新的艺术语言,体现了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慢慢消失的一种担忧。艺术家用现代的绘画形式来表现传统的题材,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建立起某种奇幻而且难以琢磨的联系,这也是他自身对于传统文化外的一种解读和思考。
洪量的作品在表现方面,借鉴并融入一些中国元素,比如点、线、面的节奏等,并在绘画里注入观念。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现在的毕洪量,开始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他开始思考空间建筑和政治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作用及与人的关系。画面流露出更多的信息。绘画的成功跟它传达的信息量有关系,好的作品观众看完以后,会有回味的余地,让人们不自觉地去关注画面和画面背后的东西,而不止于画面本身。引发人们去探究画面承载的深层思想和审美趣味,比如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融合、影响、渗透,甚至是对立统一,由于艺术家刻意保留了了人物的完整性,在画面的处理上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更能突出主题。在当下寻找自己的语言进行无休止的自我复制早已成为时尚,只有大胆突破的人才能获得艺术的新生。他没有随大流掉入卡通的漩涡,色彩运用和构图方式偏于传统,但是一切事物的发展是呈螺旋形上升的,传统技法里运用了现代的构成,给人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感觉。也就是除了对传统文化的吸取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对文化体验的反驳。艺术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传统的,是否就已经是国际的?到底什么是国际?传统的不是现代的,现代的也将成为过去。对于画面上的人物,将和现代人进行一次没有结果的对话。
今天毕洪量以自己独特的、内敛的个性和执著的艺术精神,职业艺术家的生存方式和自我建构的艺术价值体系,继续思考和实践自己的艺术探索道路。我期待着今后他能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能反映他个人的独立文化判断能力的当代艺术作品。
2007-6-20
绘画与图像
毕洪量简历
《之间-毕洪量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