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免费开放要与展品保护同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11 10:29:55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水昆

现在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满为患”这个词语。对于正在逐渐走向永久性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艺术机构来说,这个词语将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困扰他们。

人满,当然绝非坏事。公共文化艺术机构的目标本来就是传播文化,传播真善美。参观者越多,则传播的有效率越高。但是,并不能一概论之。遗址性博物馆限制人流以保护遗址的提法已经获得广泛认同,那么对于同样不可再生的文物,显然也应该有很多保护策略上的顾虑。我们并不希望上海博物馆书画馆里,川流不息的人群让那些感应灯永远亮着。

其实我们早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所有的公共艺术展览机构都有免费开放日,如果它们平时接待的参观人流量可以用“冷清”来形容,那么这些免费开放日就配得起“汹涌”这样的词语。问题在于,以后很可能“汹涌”成为常态,这些机构、空间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和各种突发情况下的预案?

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比如就在上海美术馆,一个幼童差点在齐白石的画作前小便。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个案,却折射了我们普遍的担忧。因为文物、艺术品未经保护措施就进行展出的现象并不少见。上海博物馆雕塑馆里那些青铜器、那些汉魏唐宋的石刻像,很多都没有玻璃罩也没有安全栏。假如这个打算随地小便的孩子目标对准了青铜鼎,该如何是好?

我们并不是在揣度,进入博物馆、美术馆的参观者都缺乏足够的修养,但是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人万一不小心,免费开放就可能成为文化灾难。我们无法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概率冒险。人满,是免费开放必将带来的客观结果。我们希望这个结果别变成“为患”的诱因。

但是,继续用价格杠杆将一批人阻挡在博物馆、美术馆之外的办法也并不公道。我们不应假设,民工对文物的敬意就不及西装革履的白领。无论是精英还是乞丐,都有权利站到那些文物、艺术品面前。

免费开放,不仅具有文化意义,也是一次体现社会平等的机遇。而文物、艺术品的保护同样重要。我们希望,在购置足够的硬件设备、制定出翔实有效的预案并反复演习之前,免费开放最好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并且,免费开放之前,也应该有广泛的社会宣传、参观礼仪普及配合。这样,或许能避免免费参观尴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