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卢昊:艺术圈比娱乐圈更复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15 14:31:02 |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卢昊作品《建筑碰碰车4》

 

卢昊作品《花鸟虫鱼之鸟笼》

 

卢昊作品《建筑碰碰车3》

卢昊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受质疑 本报专访首次担当策展人的艺术家卢昊 揭开策展人身份背后玄机

近日,艺术界久负盛名的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式在水城威尼斯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馆在“见微知著”的主题统领下呈现了方力钧、曾梵志、邱志杰等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最新作品。然而,早在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之前,艺术圈内关于此届双年展已经非议声不绝,有评论家矛头直指此届双年展策展人竞选程序不够公开,策展人卢昊经验不足。为此,记者采访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承办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相关负责人以及策展人卢昊,探寻争议背后的玄机。

本专题采写及图 记者 许珍

卢昊爆策展内幕:

■ 过生日有人送现金

■ 半夜收到要挟短信

■ 合作的朋友和合作单位的老板因没选择他们的艺术家而翻脸,解除合同、撤销拍卖

“威尼斯双年展就是用来挨骂的”

对话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策展人卢昊——

 

不选太熟悉展览机制的艺术家

广州日报:根据什么标准选出这7位参展艺术家?国家馆参展艺术家人数是否有限制?

卢昊:人数没限制,是结合展出环境和艺术家作品选择了这7位艺术家。这次展览是配合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当代艺术进程展望未来的主题进行的。根据这一主题,选择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有比较代表性的艺术家,比如方力钧、邱志杰、曾梵志等,以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为主,基本涵盖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

广州日报:您曾说过不想选一些“太聪明”的艺术家,这话如何理解?

卢昊:这个说法不是很恰当,其实我的意思是不想选一些太熟悉展览机制的艺术家,而是选取一些真正作品好又勤奋的艺术家。

策展的200多天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广州日报:这是您第一次担当策展人,感觉如何?

卢昊:很不容易,非常辛苦。在策展的200多天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为了选出适合参展的艺术家,需要去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考察,时间安排得很紧,去年大年三十凌晨5时才回到家。

广州日报:感觉策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卢昊:难度最大的是人际关系。策展的200多天,来自各方的压力都有,最困难的还是人际的压力。比如有些合作的画廊希望能推荐他们的艺术家参展等,作为策展人必须扛住这种压力。但是后果就是解除合同、撤销拍卖等等。为了顶住这些压力,不光是人际关系的损失,还有经济上的损失,事实上,这种损失目前看来已经开始了。

广州日报:能否具体谈谈作为策展人所面临的这种人际压力?

卢昊:艺术圈是个很大的名利场,甚至比娱乐圈还复杂。当策展人以来,因为各方利益的牵涉,威胁、谩骂、过生日送现金来的都有,有时半夜还收到要挟的短信。很多过去我很欣赏的艺术家做出的事让人感觉非常不齿。通过这次策展,我开始理解策展人的处境了,是我一开始就把这些艺术家朋友想简单了。

策展以来从经济到生活节奏都改变了

广州日报:从艺术家到策展人身份的变化对您有什么影响?

卢昊:俗点说,就是吃力不讨好。不但压力很大,而且从经济上到生活节奏都改变了。虽然策展动机很单纯,却要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有些合作的朋友和合作单位的老板都因为没选择他们的艺术家而翻脸,有时候这会让我感到很冷漠。而且,策展以来,这半年多时间没有好好做作品,也没时间做作品。

广州日报:业内对您此次担当策展人颇有非议之声,您怎么看待?

卢昊:每次威尼斯展览回来都是一片恶骂之声,但就像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丹尼尔·伯恩鲍姆说的,“威尼斯”(威尼斯双年展)是干吗的呢?“威尼斯”就是用来挨骂的,就是用来批评的。可是大家在指责别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做这件事,一定会比对方做得更出色吗?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