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关于批评的病理分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07 16:59:11 | 文章来源: 当代美术家

鲁: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熟悉的关系网。老一代批评家家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相互接触得比较多,因此做事情的时候就会互相联系,这是避免不了的,并不存在有意打击年青批评家的问题。你能举例说明,有那个年青批评家写了非常好文章,却受到压制的个案吗?

李:这倒是没听说。

鲁:所以不要凭感觉与想象做结论。当然,作为老一代批评家,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学术活动中有没有压制过年轻人,是否像上一代批评家那样善意地扶持我们;而作为年青批评家则应该反思一下,我的文章是否写得够水平。如果文章写得并不是很好,却把问题转化到了别人的压制上面,就不太好了。今天,谁也压制不了谁,在一个较为开放的时代里,即使杂志发表不了,还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发表,对不对?

李:说到媒体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发现,虽然当代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批评却变得越来越没有影响力,而且在艺术领域里变得无足轻重,似乎可有可无,鲁老师认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鲁:应该说,批评家的知识滞后,还有受利益的驱动而放弃学术标准等等是内在原因,而艺术运作机制严重失衡,金钱至上的大趋势等等则是外在原因。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艺术界一切问题根源都在于批评,我觉得批评界肯定是有问题的,需要反思。但艺术圈出现的好多问题,并不完全在于批评,它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例如市场紊乱的问题,怎么单单是批评导致的呢?如果有关部门对拍卖行设立必要的准入制度,并加以有效的监管,很多不良的现象都不会出现。要知道,在金钱面前,批评文字的力量是极其有限度的。

李:除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当代艺术批评是否与西方当代艺术批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事实上,中国还有没产生像法兰克福学派这样有力量的批评学派,或是相对独立的学术派别也没有,在我看来,这是很大的问题!

鲁:强调一下,法兰克福学派并不是艺术领域里出现的批评学派。现在已经有批评家在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理论系统,其动机不错,但恐怕不是短期可以办到的,甚至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完成的,要寄希望于更年轻的批评家。在我看来,中国当代批评面临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许多当代艺术家都是通过借鉴西方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所以,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思想资源与视觉资源更多来源于西方,即使有人借用了传统元素,也是在西方的框架内进行的。这已经是一个事实,无法回避的。既然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根系上生长出来的东西,而是基于中西两个传统而产生的,那么,希望单一性地借助发展传统艺术理论来解释中国当代艺术的做法就是一个伪命题。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我认为要从事实出发,即从两个传统的结合中、对创作现实的清理中、对历史与现实背景的研究中去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体系。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说八十年代时髦的做法是动不动提及西方理论的话,那么现在时髦的做法就是否认所有西方的理论,这样很偏激,很不好。长此以往,我们永远都无法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李: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吧,鲁老师认为受哪些方面影响呈现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是经济,还是体制?或者还是其他的方面?

鲁:我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运作机制不健全。应该说,体制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而批评只是这个体制运作中的一个环节,健全的机制就会使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都很好的协作,共同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关监管部门、批评家、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纪人将会共同发挥作用,承担各自的责任。因此,决不能把艺术圈的问题全都推到批评身上来。比如,正是因为没有健全的运作体制,才会出现“市场老大”的情况,而面对这种情况,批评其实是无能为力的。

李:如何打破这些不良影响,让当代艺术批评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鲁老师有什么建设性的想法?

鲁:第一,每个人应该从自己做起;第二,最重要的是要促成一个良性运作机制的出现,我们要为之努力!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