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吕澎:我们要思考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06 10:26:33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论坛现场

2010年5月5日下午13时30分至17时30分,“改造历史——青年批评家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1990年代初,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西方正在发生着的当代艺术现象与后现代理论被介绍到了中国。这成为推动中国新艺术转折的重要因素,也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批评与研究的空间与理论依据。但是,后现代理论的“多元论”也误导了许多批评与研究脱离了中国新艺术的基本立场与历史语境,致使批评与研究的空泛。因此,中国新艺术立场与新艺术史的写作也必然地成为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鉴于此,“改造历史——青年批评家论坛”围绕两个主要议题展开:1,新艺术的立场;2,新艺术史的书写。

出席研讨会的青年批评家有何桂彦、杨卫、卢缓、鲍栋、盛葳、刘礼宾、王志亮、段君、卢迎华、董冰峰、赵子龙、鲁明军、王春辰,此次展览策展人吕澎、朱朱一起参加了论坛,整个论坛由朱朱主持。与会批评家围绕新艺术的立场和新艺术史的书写两个议题展开发言讨论,就当代艺术相关的国际化语境、艺术史书写方法和当代艺术的合法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何桂彦在发言中指出,后八九之后,中国艺术进入国际视野,自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代艺术置身于国际化的语境之中,其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变化;展览体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阶段。这意味着早期的线性的、历时性发展的艺术史叙事方式和作为风格史、形态史的当代艺术史书写的终结。

杨卫在发言中指出的,当代艺术的合法化问题,他认为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谋求合法化的过程,现在政府在市场的角度承认了当代艺术的合法性但是并没有真正承认当代艺术独立、自由的合法性存在。对此,鲍栋认为一直以来当代艺术谋求合法化本身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当代艺术在争取合法化的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特质。

对于艺术史的书写问题,与会批评家盛葳、鲍栋、段君、刘礼宾、王志亮、王春辰等认为,现在的艺术史书写方式特别是吕澎编写艺术史时的方法虽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无疑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艺术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吕澎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指出,自己关于艺术史的写作有三点体会:首先,对历史的概念不必看得太重,每个人都有书写历史的权力,关键是看书写人的立场和严肃性;其次,现在的艺术史写作必须要明确今天是什么,我们今天在做什么?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尤为重要,也许我们可以用多元的价值观来回答外国人的提问,但是多元的价值观不能书写历史,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第三是关于合法性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合法性如果是指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框架,若框架存在我们应该去争取合法化,现在在中国合法性应该就是指政治体制。此次的展览我们只是争取到了多一些的机会根本没有合法性可言,与体制相比,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我们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尽可能的增加其延展性。我们应该是尽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仅此而已。

据悉,此次论坛会将批评家提供的论文进行整合,出版青年批评家论坛文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