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艾敬:"改造历史 "需要自由、有风格、丰富性的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14 19:53:49 | 文章来源: 搜狐博客

艾敬对话著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吕澎——

"改造历史 "需要 "自由" "有风格" "丰富性" 的艺术家

2010年5月13日下午16:00,由艺术中国策划的“艾敬对话吕澎”在"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览现场国家会议中心中心举行。

本次对话一开始从时间概念,艺术史背景, 艺术现象等各个角度讨论"改造历史"的含义,在深入探讨当代艺术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时,吕澎认为"不能简单的拒绝资本和市场,而是要看怎样才能真正的推动艺术本身,需要理性和充满智慧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的拒绝 . "

怎么样的艺术家才值得进入历史呢? 面对这个犀利的问题,策展人吕澎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艺术家首先要 "自由" 要有"风格",并且具备"丰富性",那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 而这个标准对坐在吕澎对面的艾敬来说恰恰是适用的,艾敬从中国最出色民谣女歌手到中国当代艺术跨界的先锋人物,游走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中,以观念性的语言持续着对现代生活和内心经验的表达,艺术在音符,颜色,各种载体间转换自如.这样的"自由"需要艺术家本身过人的才华和天赋,也需要具备很大的的勇气.

外界对于艾敬跨界做艺术一直有些不一样的声音,但是从客观的艺术角度来看,艾敬本次参展的装置作品"生命之树" 构思精巧,造型简约却不简单 ,不管是材料和空间的利用,主题的选择,都风格明确,含义深远. 显示了艾敬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对于视觉艺术语言的把握和张力,很多同行都给予艾敬作品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艾敬的创作语境已经相当成熟。

在谈到作品的被收藏情况 ,艾敬表示 "生命之树 "创作动机非常纯粹,没有顾及到私人收藏家,该作品很可能适合艺术机构和有相对大空间的学术机构收藏。"生命之树 " 探讨大自然法则,生命的还原方式,提示着那些忽略,呼吁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地球就在我们脚下,我们需要在有生命的树下生息。

主持人问到艾敬未来的创作,艾敬回答,自己目前还处于“有意识创作” ,作品往往承载者社会意义和责任的思考,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到一个“无意识创作 ”的自然状态。可以信手拈来,随意而为的随性而作。

相关信息:

艺术家艾敬装置作品“生命之树”参加“改造历史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大型当代艺术展主题展,该展览于 5月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艺术史家吕澎、诗人和策展人朱朱、台湾学者高千惠共同策展。本次展览的国家会议中心展区由“特别文献展”、“主题展”、“气质与文明”、“平凡的奇观”4部分组成。“改造历史”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刚刚过去的十年的艺术进行梳理与呈现。

艾敬作品“生命之树”是为此次展览主题展“改造历史”特别创作,该作品采用几万双一次性筷子塑造一个三米五高的大树,用艾敬的话来说“用不环保的材料做一个有关环保主题的作品”,首先,作品是在视觉造型上是一棵精美的树,而材料的选用则给视觉语言本身注入了更深层的社会意义,树枝上还屹立着一只黑色的乌鸦标本,这个形象的出现也隐喻着一些信息,作品的冲击力简单而明确,那就是在我们历史的行进中需要改造的是一些错误的行为,保护大自然,关爱生命,是该作品“生命之树”的创作理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