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模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16 22:47:11 | 文章来源: 杨纳的个人空间

GOOGLE一下,很容易发现有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品与西方雷同,很多知名作品有模仿的痕迹,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只要确实通过自己的作品说出了代表性的问题,作品就成立,在特定的时期和局限下,他们算是帮国内观众开阔了眼界,因为不是每个国外优秀作品都能被我们认知,且当是“拿来主义”了,不过是少了些过程的体验和蜕变的痛苦,只要它还是有价值。

但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目前遭遇的所谓原创的瓶颈,其实是在艺术语言的突破方面,说到底是缺少原创精神!中国的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都少有积极原创的概念,也没有保护原创的概念,反而也许批评家比艺术家更喜欢谈论所谓的原创,但我觉得艺术家在原创这个问题上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应该得到批评家的充分理解,因为中国自古似乎有临摹的传统。我们从小就知道学书法要临摹字帖,学中国画要临摹画谱、经典名画,可以足不出户的画遍天下山水,没见过老虎的毛但也一样跟着画老虎,从小学的美术教育里不难找到多种范本,也许,这种方法论能在短期达到一定效果,但可能失去了的是更重要的思维活力。所以,常常一些类似的展览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特别是有些现代人画的水墨画,让人说不出与明清时代作品的区别了,更不用说时代感、地域性和作者的个性。这种情况在广告设计界里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把国际知名品牌LOGO东拼西凑一下,放在“山寨”版商品上面四处招摇,以图获得更多的利益。

同样的情况当然也会出现在当代艺术。现在,比较好一点的高级的模仿是模仿方法论,比较低级的模仿是模仿已经风格化了的图像----找个范本小变一下,换个背景、色彩改个零件什么的。所以带有卡通审美情趣的,个性突出,形象强烈的创作在市场经济的蛊惑下当然就成了模仿的首选。

前几年当代艺术的红火市场让艺术也成为了“山寨”与“盗版文化”的小白鼠。而这两个名词的发源当然是来自于生产和买卖。我们不难发现,通常被盗版的商品,往往是销路很好的商品。在这一点上,当代艺术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在北京,上海,香港的小画廊,轻松发现各种赝品。这些赝品中除了张晓刚,岳敏君等成功艺术家的,仿制最多的就算是有卡通因素的新作品了。这样的“山寨版”对艺术品的仿制与其说是对艺术家的伤害,不如说是对品牌艺术家的宣传和品牌效应的放大。再说得大范围一点,艺术的仿品的出现,在客观上也起到向广庭大众传播文化的作用,只要是模仿得有水平的画,同样具有欣赏价值并起到提高人们艺术修养作用。使老百姓生活在具有文化氛围环境中,同样从业者也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象大家熟知的深圳大芬油画村,复制古今中外的油画搞的就很红火,油画除了满足国人的需要,还走俏欧美多个国家。还有河南省王公庄出了个“中国画虎第一村……成了文化产业甚至是有品牌的文化产业。对于原版作者,这时的模仿成了很有说服力的宣传,反而可以看作是百姓对此的一种认可,反而可以一笑了之。----常有遍布各地的朋友惊喜地发现我的“盗版”向我“贺喜”的事情发生。

可是,在市场好的时候,798也成为了类似的出口生产基地去迎合“市场需求”。在许多所谓“艺术家”的作品中,细心者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原版”,这些人并没有太多的独创性,或者是找得到出处的人家的画面的一个改版。

这几年画“卡通娃娃”的人已到了泛滥的地步,而有部分画廊明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抓住市场热的机会,取市场之巧,投市场之好,只要看着像点的都来者不拒,自然很多生命力缺乏的作品也大量充斥。如果是第一个画“卡通娃娃”的人是一种艺术图式的原创,如果发生在后面的跟进者没有个人图式、个人做派的话就难逃抄袭之嫌,艺术因真诚动人,投机性的巧取豪夺带来的后果就不言而喻了,本该充满创意和活力的群体,却因种种原因使思维与想象力枯竭,这样的事实就的不免让人感到惋惜。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