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批评界多遭诟病,值得反思。此中有大环境的因素,有从业者水平的因素,还有从业者的道德操守等因素,这些都需要解决。但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构建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
我们历来有自己的审美追求,中华民族有共同的好恶。只不过由于“左”的路线干扰,走了一些弯路。就艺术创作而言,一些价值标准不尽合理,譬如荷载太多的意识形态内容,违背艺术的自身规律,口号与实践名实不符等等。现在,时代发展了,观念变化了,艺术多元了,国际交流频繁了,尤其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西方强势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也迅速侵蚀我们的意识,所以此事成了当务之急。构建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至少要考虑如下的内容:要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要体现我们的文化传统,要体现我们的民族审美理想,要体现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要体现时代性和包容性。另外,还应认识到,这是一个总体的追求和规范,需要千千万万人去实践,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发展和完善,逐步积淀于国人的意识中,形成一种本能的判断,以此为理想,以此为自豪。有了自己的理想,就有了批评的准绳、批评的高度。
同时,从事批评工作者要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那就是要有建树,要以理服人,最好让人愉快地接受。尤其批评,让人听后能解惑、“顿悟”或回味长久、明确方向就更理想了。因此,我觉得大家应该 “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前沿意识,这主要体现在选题上。前沿不等于前卫,有些很保守的问题和方法同样具有前沿性。前沿也未必都是最新的,有的很古老的问题也同样具有前沿性。所以,前沿性至少包含了如下几个因素:当前遇到的新课题;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许多人在努力但仍未见成效的课题;历史上一直未着手解决或未能解决的老问题;当然,还有自己发现而别人还未发现或尚未引起注意的问题等。有了前沿意识,就为选题的前瞻性、新锐性、原创性和创新性等提供了前提。
二是问题意识。一定要学会善于在大量的资料中离析出“问题”来,然后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做出你的分析、得出你的结论。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即应该提炼得出问题——这些问题让你产生了极大的探求欲,或者说极大的兴趣,非把它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时候,可以说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一方面它给你提供了一股无限的原动力,它会驱动你一直钻研到底,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另一方面,只要你能产生这样的探求欲,同行和读者肯定也会给出同样的期待值。今日思考的“小问题”,将来也许会酝酿成“大问题”。只要你能把这些“问题”,剖析清楚,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作为个人的成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这个研究领域都将是一份贡献——成功是标杆,失败是警示牌。一些论文最常见的毛病是选题太大,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不明确。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说不清楚,而且都是别人早就说过了的,没有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写论文不是搞“圈地运动”,地皮圈得越多越好。写论文是“找钻石”,他需要找到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大的东西,但是它是坚硬的、沉甸甸的、闪闪发光的,这就是“问题”。贪大贪多并不说明学问多,而恰恰暴露了作者缺乏理论高度和学术敏感性的症结。
三是作文意识。具体地说,是行文的生动性。初学作文都懂得要“准确、鲜明、生动”,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作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一些不良文风要尽量避免。堆砌空洞无物的华丽词藻未必讨人喜欢,生搬硬套外来概念也容易误事。尤其是错译、滥用就更令人生厌了。“作文”准确是根本,这是科学性的体现,也是科研论文最起码的要求。鲜明体现了能力,而生动是锦上添花。因为你首先是“人文”,而且还是“艺术”,所以一定要过好“作文”关。文章,深入深出者难,深入浅出者更难。行文的生动性不是简单的写作问题,其本质还是一个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把握问题的准确性、剖析问题的深刻性和积累知识的广博性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底蕴。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作者的天赋灵性、文字功夫和灵感的捕捉与巧妙的发挥。说到底,还是作者的整体人格、素质与修养。
此外,市场经济环境,商业炒作盛行,商家、买家以及社会都越来越倚重批评家了,所以,还要求批评家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起码的艺术良知。而这些,也是所有从业者安身立命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