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庞飞:策展有点像画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7 15:26:20 | 文章来源: 庞飞的博客
太行山道 200X90CM 2007


<国家美术>庞飞谈访 <国家美术> 了了 上海中国画院展览部 庞飞

国:西北秦岭的生活应该和现在很不一样,那里的山山水水,对你的性格和艺术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从西北大山里来到上海,能谈谈你的经历吗?

庞:我因为跑的地方比较多,以前真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到上海后倒是朋友们说的多了,我才好好想了想,可以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吧。我是紫阳人,紫阳地处陕南,是大巴山脉、凤凰山脉、米仓山脉交汇之处,任河在县城脚下汇入汉江,山水既雄且秀,我们这来写生采风的画家每年都有,一批一批的,小时侯我经常跟他们跑来跑去,帮他们带路啊买买东西,也蛮招喜欢的,对我学画也多了机会。有一年刘文西的儿子刘丹还到我家看我的国画,他说,检黑的给他看,我印象蛮深,那时上初中,后来我高中去西安学画,是西安统计学院的季清海老师帮忙安顿的。大学毕业后我是分配到文教局搞文盲教育督导工作,后来出去在厦门、广州、深圳,再到杭州进修上学,之后落脚上海。有人说童年生活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有一定的道理,家乡对我的方方面面都有决定性影响,比如我现在上海,大家都说我一看就是北方人,但又比北方人细一点。如同紫阳这个地方,地处西北,又有点江南的感觉。

国:你经历过好几个城市,又先后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这样的经历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庞:在学习经历上我曾笑言自己是脚踏三只船:长安画派,浙派,海派,我都有学习,我是强调立足自我,转益多师的。相较身边的人,我经历的可能多些,生活中的辗转怎么说呢,让我多了一些理性,也就是实际了些吧,我本来很理想主义的。

国:有人认为,水墨画首先是传承,其次是表达,而有人则认为,传承功能不重要,表达是第一的,能谈谈你的看法? 从你的画里我们很容易的发现你对传统艺术是花了力气去研究的。

庞:这个好像是问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 说不清楚,因人而异。我个人觉得传承和表达是不可分的吧,好的艺术都是既有传承也有个人表达的。我的山水画有一些传统的感觉,这和学习经历有关,九十年代,“问题”取代“主义”,时风轮转,传统受重视,我们在大学也脱离不开这个风气,对传统开始自觉。在传统的学习上我的方法是宏观理解、具体分析。

国:你对哪些艺术家作品有仔细的研究,对你艺术生涯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庞:我是陕西人,肯定逃不开长安画派,大概因为石鲁到过我们这儿,并且有几个传说故事,由此我知道的第一个大画家就是石鲁了,后来又知道,比石鲁更大的画家还有齐白石,再后来又知道了黄宾虹李可染,大学之前的头口奶也就基本如此。一直到大学,才有机会接触到凡高毕加索和塞尚们的画册和文字,但是已经不能建立感情了。在我的知识结构中,慢慢形成了一个以石鲁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为坐标的艺术地图,基本确定了我的艺术路径和境界,至今无法改变。

国:你怎么看传统思潮的流行,在传统的学习上你有何心得?

庞:我想传统思潮的兴起加上当代艺术的长成就是九十年代以来至今的艺术现状。二者相合恰恰证明了非艺术力量的强大,和艺术在现实中的真实地位,从切身感受来看,我认为艺术肯定是被动的。所以传统思潮的兴起仅仅从美术入手是很难把握的,必须对整个的文化层面,包括政治、经济层面来了解,回过头再看,就清楚了。

学习古代的经典,我的方法是:吃透一张画,抓住几个人,理出一条线。

吃透一张画:也就是找准一点,有个立足处,我们说传统博大精深,所以必须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才能起步。抓住几个人:吃透一张画,其实只是抓住了一个人,还不够,必须从一张画,到一个人,再到几个人,由点及面的研究,那么整个气局就大了。理出一条线:是指艺术史观的建立,我们学画总是从兴趣也就是个人好恶开始的,但如果以个人好恶结束,那就完了。个人好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缠绕着个人感觉,这个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又会形成偏见,制约个人的发展。那么由个人好恶出发,由点到面,再扩展到对传统整体以至文化层面的关照,这对形成自己的艺术观,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至关重要。前两点主要说操练,后一点关乎修养。我用心下功夫的一张画是《溪岸图》,由董源到巨然《层峦丛树》,再李唐《万壑松风》、范宽《溪山行旅》都是对临意临到变体的学下来,元明看的多,动手少,再到龚贤,八大。

在具体的学习上,我自己感触特别深的是:当你面对一张具体的绘画作品准备学习时,一定要理性。画家在对传统中的长期钻研中,对经典和大师容易由崇敬而产生迷信,如果联系到传统画论,我们可以发现,古典画论大多属个人感发,有时候会感到很玄妙,这和我们文学的比、兴传统有关,更重要的是,古人在当时的环境中,通过对绘画的长期钻研,会产生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极端体验,如果对现代的心理学有所了解,就比较好理解这一点,我称之为化学心态。而这里要求的理性,可以说是一种物理心态,你只有控制感情甚至是感觉,冷静面对,理性分析,才会比较好的进入。我们常常说学术,我想学术就是主观上理性,客观上探寻普遍性,明白了这一点,我自己觉得在学习过程中轻松了不少。

国:你创作作品的过程是怎样的,时间长么?大家对你的一些绘画方法很感兴趣,方便透露吗?

庞:你知道的,我的创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秋荷系列比较自由,都是铺在地上画,材料也比较多样,主要是一种见笔前提下的挥洒状态,有些试验意识。意笔的作品则注重案头的笔墨修炼。你说的特殊方法应该是指大幅山水而言,我在画前的确有个制作过程,但并不神秘,主要是揉纸加泼墨,有水墨创作经验的人都不会陌生,对胶帆水的利用也是我对绢本画接触后的自然应用。关于制作,切记这里面有个“道”、“器”之辩,制作只能为辅,人的能动性是决定性的。

对纸张的长期大量的制作,很辛苦,也很享受,并且慢慢的发现了一种独立的美感。有搞当代的朋友就邀我把制作好还没有画的纸拿去展览,但我想有所为有所不为吧,如果展出这种作品就是对我完成后作品的取消,我觉得没有意义。这种山水的创作时间比较长,不算前半程的制作,一年画下来就十张左右吧,但尺幅都比较大。目前制作后的纸有近两千张,画好的画有三十张左右。

有朋友来看我做纸,我从不遮掩,有朋友学我的方法画,我也觉得大家一起玩玩,蛮好的。

国:交往下来我觉得你的创作状态还是比较轻松的。

庞:(笑)哪里有。恰恰相反,我一直认为画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问题意识,这一点国画家要学习当代艺术家,一个国画家,问题意识的消失,后面肯定就是“行气”的产生,对自己没要求了嘛。

国:国画家好像不是这样,你看看,齐白石有什么问题意识。

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学习中,你一定要具有普遍性眼光,齐白石是个特例,包括黄宾虹。你想想,齐白石,一个木匠,黄宾虹,眼睛看不见了还在画,这些东西因为大家都熟知了,就没有意识到,这些都太独特了。真正的大师,都是具体上普通,整体上特殊,我们常常强调了大师普通的一面,因为离开了这些普通的东西,你在文字上就会失去依托,没办法叙述,所以我们在对大师的阅读上,常常觉得大师就是个普通人,并没有高高在上嘛,而且有人专门强调这些,这恰恰是个误区,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拿自己和大师比了,你和特例比,肯定有偏差。

国:商业是否对你的创作有影响?

庞:肯定会有,目前还不大,现在卖的主要是意笔画鸟,自己轻松,也不贵。山水自己觉得费功夫,所以卖的不多,本来也没画多少。

国:你认为,艺术是表达自我的,还是表达艺术家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看法?

庞:我想是因人而异,作品中会传递出的艺术家的性格、习惯、知识结构、学习经历、生活经验等等很多东西吧。

国:有人讲画家画的是信仰,对这一点你怎么看的?

庞:还是因人而异,有的画家本来就有宗教信仰的,有的画家没有。宗教基本上是指一种“终极关怀”,我自己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要说绘画就是自己的信仰,我还不敢这么说,我这个人还是比较注重日常生活的,当然不是说享受,我就想每天舒舒服服的,上班,下班,家里人在一起,看看书,画画画。首先我酷爱绘画,但万一哪天不能画了,我也不会活不下去,我会去干点别的,生活还得继续。

国:形成你艺术风格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庞:我从小生长在有山有水的环境里,这是我的优势。

国:除去创作,你还策划了许多高质量的展览。离开徐汇艺术馆已经有些日子,但他们现在还在延用你之前策划的一些选题。庞:你说的应该是“上海著名艺术家师生作品展”。我做展览有个大的思路:抓住老的,力推小的。中坚力量能力强的,自己照顾自己嘛。这个展览可以说是07年青年美术年的延续,也是推年轻人。同时有这样的思考:上海的艺术家一直被认为是独立性比较强,我们知道,每一个艺术名家都会形成一个师生群体,哪么,独立性强的艺术家个体,在自己的群体中对艺术独立性的认识和理解如何,是值得关注的。同时,在师生的教学互动中,著名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思想更加容易凸显,作师生展就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丰富立体的去了解一个名家和师生群体。我在的时候做了陈心懋、上师大雕塑工作室,王孟奇也是我去联系的,后来离开,但展览还是做了下去,后来有上大的陶瓷工作室、萧海春等,有很多年轻人参加进来,大家反映还是蛮好的。

展览质量嘛,你知道的,有好的,也有上面安排的,这两年我自己满意的展览一个是“林曦明从艺七十周年回顾展”,在上海美术馆做的,与尚辉老师合作。还有是徐汇艺术馆的“2007青年美术年”,推了近五十位年轻艺术家,有成就感。 国、是什么原因让你投入策展工作?庞:是被动的,我先是徐汇文化局的专业人员,因为要建艺术馆这样一个项目,调我去,大家一起,从建房子,到装修,杂七杂八的干,开馆了分工,我的工作就是当策展人,说是策展人,职称是馆员。我性格开朗,交往面比较广,所以上手也快。 国、我们知道做展览方方面面的工作很多,这对你的艺术创作是否产生影响?庞:我写过一篇短文《策展有点像画画》:首先,有眼光,分的清好坏,要有学养,有学术判断力。第二,有冲动,有感觉,有意义,要值得你去做。接下来,付诸实施,有了思路,画画要找材料,画稿子,绷框子,策展人就得找地方,找钱,找人。最后,画画修修改改,策展人工作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灵活对待。你画挂起来时,策展人策的画展也就开幕了。

做展览时间肯定耽误不少,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当代艺术的接触,接触艺术家,接触作品,等于是又打开了一片天地。画国画像我这样的关心当代艺术应该不多,好处嘛,回过来画国画更踏实了,心态平了些。 国:创作与策展你能够两者兼顾吗? 庞:有朋友问,你又策展,还画画,怎么做到的。我说,呆上海就做的到,北京就难些。朋友问为什么,我说北京饭局多啊(笑)。笑是笑,上海的确交际上简单些。

国:策展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策展人的工作吗?

庞:策展人最基本的素质倒不是专业素质,应该是无私加热心,不同的专业层次都有会有不同层面的展览可策,而缺了前面这两点,自己迟早会退出,因为我是把策展归于服务行业的(笑)。

我想策展人的工作应该是:在与艺术家的合作互动中表明立场,提出观点,通过展览活动来实现自我,服务社会。

国:接下来在创作方面你还有那些计划。

庞:艺术创作的意义就在于对“未知”的探寻吧,我是怕计划的,都计划好了,就没意思了。

国:请用简洁的一句话描述自己的艺术主张或人生追求。

庞:二十岁的时候看电影《霸王别姬》,里面的师傅说:“人啊,得自个儿成全自己”,我印象很深。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