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农民工博物馆:建新还是用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08 16:58:54 |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农民工博物馆:建新还是用旧



从完全推平重建的猎德模式到综合整治改造的裕安围模式,从保护具有文物价值的岭南古村到如今引发热议的保留一个代表农民工的城中村,广州的城中村改造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广州应该保留哪个城中村?城中村改造模式是否需要引入新思路?农民工博物馆如何修建?昨日,南都记者邀请业内专家就城中村的保留与改造畅抒己见。

三元里村“更适合建博物馆”

暨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胡刚认为,应该把挑选的范畴聚焦到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城中村,他昨日特别推荐三元里村作为代表广州农民工的城中村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因为三元里村的知名度明显高于其他城中村。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长期关注城市视觉形象问题,他也推荐三元里村作为保留城中村的代表。冯原表示,在很多国外建筑师看来,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城中村更具有独特性,这些原生文化样本存在着城市价值。

对于保留石牌村的呼声,胡刚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城中村保留与改造过程还要考虑到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协调,石牌村邻近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与周边城市环境反差比较大。他还认为石牌村的人口结构不适合作为农民工的代表地。

“保留的城中村也要拆违建”

冯原分析指出,过去的观点一直把城中村看为落后的有碍观瞻的居住现象。但这种观点非常片面,虽然强调了美好与进步,但抹杀了历史的多样性。

冯原认为,汪洋书记提出保留一个城中村是一种大历史观的表达。他建议城中村的保护性改造应该举办一个国际竞赛,邀请一批大学和专业建筑师提供更新的思路。同时要让市民一起参与评选。

保留一个城中村是不是意味着原封不动、维持现状?暨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胡刚建议,保留城中村也要拆除违章建筑,抽疏人口密度,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城中村的人居环境。他不赞同大面积地保留握手楼,而是利用整治改造的机会完善城中村的排水等市政设施。

“设计最好具有岭南风格”

冯原指出,农民工博物馆不应建一个新的建筑,而应利用城中村现状。“城中村的居住形态本身就是一个样本,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空间,博物馆应与城中村合为一体,握手楼实际上就在默默纪念农民工的奉献历程,应从这个思路中产生博物馆的概念。”

暨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胡刚则更希望看到新建的农民工博物馆,他认为,农民工博物馆不一定跟保留的城中村放在一起,而握手楼空间有限,难以充分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来广州打工的历史过程,他还建议博物馆的设计风格最好具有岭南风格。“要让人们看到展览后,意识到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要善待外来工。”胡刚指出。

选址自荐

寺右村村民呼吁建博物馆时保留“握手楼”一条街

“可作城中村电影取景地”

“可以保留一条街两侧的握手楼不拆,其余作为休闲文化旅游区和回迁区,并复建原有的祠堂作为外来工博物馆。”对于博物馆的落户方案,寺右村干部姚祖权有这样的建议。姚叔认为,寺右村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城中村的特征、逼仄的巷子、凌乱的电线、潮湿的地面,还有路边蹲一排纳凉的民工,这里全都有。

至于改造方案,姚叔认为可以通过外立面和消防改造,对握手楼进行翻新,同时保留特定“一线天“的建筑形态,即使里面不再租给外来工,也可以作为日后一些城中村电影拍摄取景地。至于消防问题,则可以通过抽疏房屋解决。

握手楼内,还可以建餐厅和纪念品商店,餐厅主打“忆苦思甜餐”,模仿农民工围在一起吃“胶盆饭”。纪念品店也可出售印有城中村常见标语如“严打黄赌毒”的钥匙扣等。

展品推荐

邹永生(文博专家):

解放鞋、欠薪字条都可作展品

除了普通的文字加图片标准模式外,外来工博物馆还可以加入什么新鲜元素呢?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文博专家邹永生认为,展览区应该按外来工的职业和年代两条线索展开,应该展示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穿着、用具,配合文字和图片,纪念该群体在不同领域的所做出的贡献。

一双民工穿过的解放鞋、一张火车站排队上厕所的图片,哪怕一张欠薪字条,都可能成为时代的印记,邹认为这些都可以为农民工博物馆所收藏。“这个工作量非常大。”邹永生建议,如果博物馆明年建成的话,从现在就要开始征集实物。

此外,寺右村村民、长期当房东的姚叔也表示,手中保存了一大堆农民工租客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一本本房租收入的账本,这些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无偿献给博物馆。

人物

城中村拆迁的“收买佬”

大学教师陈洲收集拆建遗留物品,建自己的“城中村博物馆”

陈洲,大学教师,被媒体称为拆迁城中村的“收买佬”。在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启动前后,很多人端起相机定格那些即将消逝的风景,而陈洲和妻子张晓静则选择走进变迁中的城中村,走访调查,收藏了很多在拆建间不被注意的细节物,并把这些形形色色的物品收罗到工作室中,命名为“城中村博物馆”。

“在城中村里建设一个农民工博物馆,这样的想法很好!”早在林和村开拆后,陈洲就向开发商建议,保留(复建)几座握手楼,存放外来工的生活痕迹。

这个想法并没有被采纳,而陈洲却用自己的行动去保留城中村的记忆。他收集了超过500块村中的门牌、南下女大学生的家用铜镜、来穗打工仔的应聘简历、村中保安的制服,甚至拍摄和收录了许多外来工们的自述经历……“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痕迹,都应该是未来农民工博物馆中应该展示的东西”。

三元里靠近火车站,很早就成为典型的城中村,机场高速穿过三元里,这里具有城市门户和景观意义,应该把这里看成是一种城市发展历史进程的保留地。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

石牌主要居住了一些年轻白领和电脑城的销售人员,而三元里村的人口结构代表性则更广泛,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更适合作为农民工的代表地。

———暨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胡刚

统筹:游星宇 李劲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