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安迪·沃霍尔:他缔造了消费时代的艺术神话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22 13:09:33 | 文章来源: 文汇报

  安迪·沃霍尔大型回顾展即将席卷亚洲,月底登陆上海

4月29日起,亚洲最大规模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将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400余件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各类作品跨越安迪·沃霍尔从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艺术生涯。此次展览是“安迪·沃霍尔回顾展”亚洲巡展的第三站,继登陆新加坡、香港之后,此后还将移师北京、东京。

该怎样界定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家?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迷恋浮华时尚的虚荣的人?他甚至同时具有灰姑娘和吸血鬼的人格特质。时至今日,关于他的争议还在发酵。有人认为他以重复、复制为特点的艺术作品不算原创、不值一提。无可否认的却是,他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前不久,他的作品刚刚以3.8亿美元的年度成交额位居2012艺术家拍卖成绩排行榜首,将毕加索拉下马来。

无论争议还将来得多么猛烈,安迪·沃霍尔已经在当代艺术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缔造了真正可以对抗传统的、商业的、消费的、平民的、世界性的艺术——一个消费时代的艺术神话。这不仅仅是指他的艺术作品,更指他的思想、生活和处理艺术的方式。

早期的商业插画,图案古怪迷人,并且带有一种不规则、粗糙的手工质感

早已成为时尚、名流代名词的安迪·沃霍尔,青少年时期有着旁人无法想象的灰暗。1928年8月6日,沃霍尔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一座钢铁工业城市。他是捷克工人阶级移民的后裔,生长在一个贫民区。当时正值1930年代大萧条,食物短缺是常有的事。小时候,沃霍尔经历过三次精神崩溃,这是一种名为“风湿性舞蹈症”的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在他8岁、9岁、10岁那年暑假发作。那几年夏天,他都是闭门不出、躺在床上度过的,听着收音机,抱着玩偶,剪着纸娃娃。敏感渐渐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自卑点,他总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不受欢迎,没有人会对自己倾吐心事。还好,母亲给了他大量的关爱,不时找来彩色杂志、漫画,这些无形之中影响了他日后的作品。沃霍尔喜欢涂涂画画,每当他完成一幅好的画,母亲便会奖励他一条巧克力棒,并鼓励他给画上色。

1949年,从家乡一所艺术大学毕业的沃霍尔只身来到纽约。他是来找寻艺术家的梦想的,但现实让他只能先成为一名商业插画师来谋生。为了省钱,他不断搬家,与不同的室友同住,一度,曾跟17个人住在一个地下室里。那些日子,蟑螂给沃霍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住过的每一间公寓都有一大堆蟑螂。一次,他带着作品集到《时尚芭莎》杂志办公室,谁知拉开作品集拉链,蟑螂便爬了出来。这样的经历让沃霍尔感到羞辱不已。

沃霍尔成为成功的商业插画师,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了,1954年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他为专辑和书本设计封面,也为百货公司的玻璃橱窗提供画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为米勒鞋店所画的插画,这令他获得“画鞋的人”的美誉。这一时期,沃霍尔已经有着颇为鲜明的画风了,图案古怪迷人,并且带有一种不规则、粗糙的手工质感。他往往先用墨渍线条在光面纸上作画,然后用手指按压,将图案印在另一张吸水纸上,最终“制造”出略带模糊、呈锯齿状的线条。

创造一门反映消费革命的艺术,甚至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程序

无论积累了多少财富,商业上多么成功,沃霍尔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当时的美国处于极盛时期,深受消费革命影响,街头光鲜亮丽的广告灯箱、超市里形形色色的诱人食物挑战着人们固有的视觉体验。沃霍尔想到,创造一门反映消费革命的艺术。

沃霍尔的第一件创作是可口可乐。“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可以知道总统喝可口可乐,利兹·泰勒喝可口可乐,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没有钱能使你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他琢磨着,为什么可口可乐不能成为艺术品?紧接着,有着番茄、牛肉、蛤蜊等多种口味的坎贝尔浓汤罐头也进入了他的绘画领域。1962年7月,沃霍尔以32幅“坎贝尔浓汤罐”系列画作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至今这32罐罐头仍在世界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图案简洁明朗,带有一种干净的、几何形的、机械的模式,硕大的logo宣告着它的商品身份。以往的画家尽管也多在描绘生活,但聚焦的多是庄稼、牛车、鲜花、水果,而将可口可乐、罐头甚至美元、明星等商业对象置于画布中央,在当时是巨大的创意。这完全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与此同时,沃霍尔还尝试以胶片制版和丝网印刷,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程序。他将自己位于纽约东区47大道的银色工作室称为“工厂”,在这里,艺术和商业融合在了一起,所谓的艺术品被置于流水线下生产,对艺术技巧和原创性的摒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他的作品没有“原作”可言,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并且只要别人付钱,他就愿意帮助其生产版画、海报或者广告。很多作品甚至根本就是他的助手完成的,名字则是他的母亲代签的。

最广为人知的肖像画“玛丽莲”就是沃霍尔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画家以玛丽莲梦露这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画中透着某种特有的单调、无聊,所传达的感觉是冷漠、空虚、疏离的,恰与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不谋而合。

毫无忌讳地应用和开拓了多种媒介和表现可能,不变的是,对于所处时代的高度敏感

沃霍尔深谙包装和营销之道。除了烹调艺术品,他还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件著名的、值得炫耀的产品,创造出一个与时尚结合的形象,推动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名望。白化病人般的苍白肌肤、水泡一样的大眼镜、浅金色蘑菇状假发、黑色皮衣,成了他一眼可辨的商标,看上去越是神秘莫测,公众对他越是趋之若鹜。除了扛起波普艺术大旗,他还创立了一个平台,将艺术、时装、电影、模特界和上流社会连接起来。他毫不讳言,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是一种艺术,而赚钱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

上世纪70、80年代,沃霍尔的影响力简直无孔不入:先后推出《安迪沃霍尔电视秀》及《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两套电视节目,参与美国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为摇滚乐队制作音乐片,并在时装秀及无数平面和电视广告中亮相。他毫无忌讳地应用和开拓了多种媒介和表现可能,涉足众多不同的领域,设计、绘画、雕塑、装置、录音、电影、摄影、录像、文字、广告……不变的是,对于所处时代的高度敏感。

当然,沃霍尔也为他的出名而付出了代价。他曾坦言,假如我不出名的话,我就不会因为身为安迪·沃霍尔而遭受枪击。那是1967年的事,但遭受枪击以后沃霍尔一直没有康复,最终于1987年死于一次外科手术。

这简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商业游魂,对于流行文化影响至今

沃霍尔辞世26年了。26年间,他对于流行文化辐射出的影响力或许无人能及。

玩具店里贩卖着沃霍尔公仔;沃霍尔标志性图案印上T恤、卫衣、抱枕、杯垫、年历、明信片;与沃霍尔相关的书和画册在全球书店常销;豪华酒店的泳池底部用马赛克拼出沃霍尔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图案……这简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商业游魂。

不少服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都从沃霍尔所倡导的波普艺术中汲取能量,借用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麦当娜2009年发行的精选集《Celebration》封面就深受沃霍尔影响,她将自己的照片修改成沃霍尔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图案,以此表明那颗愿永做全民偶像的心。沃霍尔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甚至成了眼下图像处理软件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滤镜,轻而易举就能让图片”沃霍尔化“,给人酷的感觉。

1970年代沃霍尔就曾说:“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预测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十年后,47岁的苏珊大妈凭借在《英国偶像》里的惊艳一唱,一夜之间风靡全球;20岁出头的李宇春站上《超级女声》的舞台,从一个默默无名的中国学生,成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亚洲偶像,这些超级偶像接二连三证实了沃霍尔的先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