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从去年12月29日,华裔新西兰艺术家晨晓的首次国内个展《晨晓的色彩世界》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始,拉开了其国内持续四年,每年六场个展的序幕。今年4月9日,他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另一场个展。5月初,他新西兰的代理画廊在艺术北京上呈现了他的个展。
晨晓在新西兰呆了二十多年,这些年来,让他磨掉了许多菱角,也让他开始越来越热爱生活。从十多年前开始,他的艺术开始介入生活。他在新西兰的房子是其耗费两三年的时间自己建造的,房子前面就是一篇树林,再前面就是大海。房子里、花园里到处都是晨晓自己创作的艺术品,或者他的收藏,晨晓一家从事的都是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他说,回国做巡回展览是希望将美带给自己的国家,希望自己的艺术介入到更加广泛的生活中。
四年全国做巡展 走到哪儿画到哪儿
从80年代出国,晨晓在国外已经呆了二十多年了。走了五、六十个国家,看了各种各样的展览。“这次我自己回来一看我跟大家的艺术风格是不一样的,这个我很开心的,至少我的语言、艺术观点跟人家不一样,这倒是一个吻合了中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的方向。”
从去年开始,晨晓计划在国内进行持续四年的巡回展,每年争取举办六场个展,而且每去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把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记录下来,这些素材将会成为他下一步的创作内容。
据晨晓介绍,他现在在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画廊代理其作品,自己不用去操心在国外的展览,接下来的重心就是放在其国内的巡回展上。虽然来回奔波于国内与新西兰很累,但为了将“美”带回自己的国家,他有了一种在所不辞的使命感。
把美的东西带回国家
回来办展览,给晨晓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人都变了。变得崇尚金钱,对周围的人、事、环境漠不关心。他说:“我在国外感受最大的是这个国家的人充满着爱心,对大自然的爱,对环境保护的爱,对人类的爱,对他自己这个国家的爱。新西兰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国家,我在那边得到他们的关照、关怀,所以我现在回中国来就要把这种爱的理念传播给大家。我不是说要把这个作品变成人家摸不到的东西,我需要大家喜欢我的东西,我希望我的画是可以让大家挂在家里,欣赏与享受。”
这种艺术品消费的理念,在曾今的实用主义美学理念,以及现在的功利主义美学面前,对我们都显得陌生。“我们中国是学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中国的每个艺术家都有一种艺术使命,艺术作品里边必须要有思想、有内容,或者某某哲学思想为之生动的故事在作品上面反映出来,但是在西方国家不是这样,做了这么长时间,他们是一种唯美的,唯心主义的审美,是以唯美作为一个标准,不是思想深度。”
晨晓说“我也希望我的画给人的感觉是很开心的,因为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对世界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我的画面上流露的是这种情感,有的画有很深的思想深度,哲学道理,很多老百姓看不懂,只给几个专家、学者看,我的画任何人都看得懂,所以我表现的是一种普遍性,符合大众审美的美学理念。”
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个展上,晨晓向大家讲了一个冰淇淋的故事:“86年我到达澳大利亚,曾在悉尼歌剧院前画肖像画为生,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发现画头像旁边有个新西兰的冰淇淋店,人们排着队买冰淇淋吃,每天都人满为患,他很好奇真得如此美味吗?看着大家都舔着冰淇淋吃的津津有味,有一天,他终于舍得花两块澳币买了一只舔着吃,惊喜于冰淇淋原来可以这么好吃,仿佛“天仙”一般的感觉,以后便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吃一个,慢慢的,晨晓觉得自己的画也变成了冰淇淋味道,很甜很美。所以现在他的画面也是如冰淇淋般的色彩了。”
艺术介入生活
晨晓回国办个展,即是希望将“艺术介入生活“的理念传播。“现在在国内很火的当代艺术、装置艺术,已经把艺术独立在世界的外面,对大众来说很抽象、跟远,大家都够不到。你做了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人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我认为艺术必须要介入生活,哪怕装置也要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我在家里做了很多的装置,它们都融进了我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整个家庭环境就是在艺术氛围里边,从花园到室内,各种各样的环境都在享受着艺术介入生活。我家里挂的都是我自己的作品和我的一些收藏。因为有了这些的艺术品相伴左右,我的世界观就变了,变成这世界是美丽的,画面都是很甜美的。”
最早的晨晓对艺术也是充满了使命感。在国外摸爬滚打多年,他浅浅地明确了艺术应该介入生活的理念。他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后来慢慢地感到艺术必须要介入生活。
“我们全家是搞艺术的,老婆是做平面设计的,儿子是室内设计师,女儿是建筑师,但是都不是纯艺术家,因为曾今做艺术家的经历让我知道做艺术家的辛苦。所以我跟他们说你不要当画家,画家太难,所以他们都做别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就是这样的。”
希望改变中国人对成功学的看法
在晨晓看来,架上绘画的存在应该是为老百姓来服务的,老百姓家里不可能放一件装置艺术的。然而在国内,现实情况是中国教育家、专家学者只盯着几个大师的作品拿回来,把这批为老百姓画画的画家忘记掉,好像国外的没有这类艺术家,全都是做观念的艺术家,但其实国外几乎99%的艺术家都在画画,都是为了普通大众来画画,没有大众他们是活不了的,中国就是选了 1%的架上绘画作品、装置艺术回国展示。这完全是彻底的是误导大众,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也全都是误人子弟。中国的美术教育一直从小学、中学都很好,跟国外一样,但是到了大学的时候就变成精英教育,今后你就是伟大的艺术家,这完全是误导人家的。这是我回国后的体会,我在新西兰那边要生活我就画架上,我的画一年卖三十几张,很好,没有这个我怎么活得了?活不了,我做一个电视机的装置艺术,有老百姓要买吗?没有。老百姓家里都有人挂画的,画从哪里来?买古典的画不可能的事情。还是需要我们当代艺术家提供的。
“就像罗丹的作品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但是罗丹的作品挂到所有的人的家里去全世界的人都说不!因为当今社会在西方社会是一个唯美主义的社会,唯心主义的精神是他们特别是新大陆的人,包括旧大陆也要复兴的东西。架上绘画里边的古典绘画已经过去了,写实的也过去了,现在是当代艺术,在唯心主义的国家里他们现在追求的生活是什么?阳光、海滩、面包,和高品质的生活,他们需要美的东西,需要轻松、活泼的东西。每天上班面临工作怎么做,做出来怎么样,你的研究成果怎么样,回到家里看到一个罗丹的作品就更加不开心了,但是看到一个画家的作品很轻松的、很阳光,没有所谓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整个心里就放下了,这种感染就会开心,他们就需要这个开心,有一种唯美的表象的一种东西,我们不要有内容,有故事,不要跟我解释,我在公司里已经烦死了,我回到家里就是直观的表现,看到这个舒服,我就开心,这就是当今人们社会需要的东西。”
“这个想法在十多年前我已经研究过了,已经得出这个结论,所以我的艺术也在慢慢往这里靠,到现在大家都喜欢我的作品,特别是觉得生活是很好的,慢慢的心态都变了。但是现在我一到中国我痛苦,痛苦就是人全变态了。虽然现在中国旅行团到国外去旅行,看看新西兰或者澳大利亚,觉得你们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呀?我们也住豪宅,开豪车、戴金表,什么金首饰都有。但关键问题他们是一种普遍性,我们中国是一个局部,房间里很好,门口就是一个垃圾厂。我现在回来了,认为需要我的主动性去传播中国人民对国家的爱护,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的爱护我们的大自然,这个是我未来办画展的目的。中国旅行团说跟国外跟我们差不多,我说完全错误,他们是里外都是一样的,表面上平静,朴实的生活,但是都是高品质生活,中国呢?你有高品质的外表,但买了豪宅不敢去住,住在公寓楼里边不安全,东西随时可能被偷,很多有钱人都不敢住豪宅里边,担心随时的人生安全,这就是心里的外部的压力。但中国人还是歇斯底里要赚钱,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假的东西,吃的东西,各方面都是不行。我不是思想家,我也不是哲学家,我也没有能力改变大家,我能提供的就是我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