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春辰:艺术存乎一念之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03 14:23:30 |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边界存在,但和出现的场合有关。比如胡曜麟的房子,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就说它是房子,但进入到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个场合,人们就自然地想,这是一个艺术品吧?

FT中文网:您对现场观众有观看上的建议吗?

王春辰:没有,不需要引导。所有的体验留给观众。

FT中文网:威尼斯双年展对中国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王春辰:要承认的是,威尼斯双年展有光环。大家都觉得,参加威尼斯是件好事,但参加以后,是否就意味着学术上充分的肯定?未必。

威尼斯展览的结构决定了这是个多样态的,千差万别,甚至水准不一的现场。比如国家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知识,视角,背景。差别,不同样态,这恰恰是威尼斯今天的特征。

FT中文网:威尼斯本身不是一个设定标准场所?

王春辰:绝对不是。这点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像“平行展”为什么那么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只要安全性有保障,比如这个灯不会掉下来砸到人。人家根本不审查你的内容。

FT中文网:威尼斯越来越热的过程中,有没有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

王春辰:其实没有。中国艺术家还是在依照自己的脉络在做,并没有说威尼斯出现了某个作品,中国艺术家就都去仿效。

FT中文网:今年中国最知名的艺术家似乎都选择去参加平行展,这是为什么?

王春辰:做平行展,它都需要邀请一些最知名的艺术家。另外,国家馆的规模也有限,我一共只邀请了七名艺术家。我自己邀请的时候,还尽量回避那些明星艺术家。我想强调的是一个生态。是一个发展和变化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FT中文网:据说今年前往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超过三百位,这不是一个偶然吧?

王春辰:问题是我们自己没有这样一个有国际影响,跨度六个月,而且社会媒介关注的艺术展览。因此大家都希望去威尼斯获得关注度。

另外,国内的艺术生态还没有国际上那样完备,很多条件不具备,因此很多艺术家还是愿意去国际上进行横向交流,让人看到。

那问题是,威尼斯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这是个另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FT中文网:有一种意见说,中国当代艺术始终没有脱离西方形式的框架,做来做去都在模仿,您同意吗?

王春辰:艺术是个学习的过程。不要否定学习模仿。可以有高级的模仿。举个例子,二战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好像是他们自己的创造。但你要知道,有一大批西方艺术家,他们学习了东方禅宗的思想,也从中国的书法吸取了灵感——夸张,不讲形式。它没有追求中国形式背后的内在,但它感知到这种自由的抒发,然后做到了画面上,做的结果就和我们不一样。

所以说,模仿和学习是彼此的。问题是,谁能融会贯通,做出自己的东西。中国艺术家画自己的艺术形象,自己的生活环境,那是西方人没有的。内容是自己的,语言可以变化提高。一概排斥西方的艺术形式,我们还剩什么?那就只有水墨了。只玩水墨吗?显然也不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