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2014年2月14日下午2时,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的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在加州家中安详去世,享年88岁。之前不久,高居翰教授的好友、同为中国美术研究权威的牛津大学苏利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先后谢世,让艺术史研究的同仁们闻讯不胜唏嘘。
二战期间,作为美军士兵的高居翰在日本接触到东方艺术并一发不可收拾地喜爱上了中国艺术,由此选择东方语言与艺术史作为本科与研究生的攻读方向,先后师从著名艺术史学者美国人罗樾(Max Loehr)、瑞典人喜龙仁(Osvald Siren)和日本人岛田修二郎等研习东方艺术史,以其过人的精力、超强的记忆力与西方的眼光,运用风格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美术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高居翰曾担任全美收藏中国绘画最为丰厚的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与顾问。自1965年起,他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负责中国艺术史的课程,为资深教授。
高居翰对中国充满深情,早在1973年,高居翰就随美国艺术史学家组成的考古团队访问中国。1977年又作为研究中国古画代表团主席来到中国。之后,作为中国女婿的高居翰经常到中国的美术院校进行讲座,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时的中国美术史学界,由于行业壁垒,很少有机会观摩原作,许多研究文章只能着眼于文献考辨或大而无当的审美分析,而高居翰始终坚持“中国绘画史研究必须以视觉方法为中心”。他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通过绘画自身的解读,并尽可能把书信笺、日记、随笔、画中的题识等零星信息,努力还原元、明、清的艺术圈与创作氛围。他的著作大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经一次次的修订充实完成,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论点分明,言之有据。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中国绘画》(1960年)、《中国古画索引》(1980年)及诸多重要的展览图录。他还计划撰写一套五册的中国晚期绘画史,其中第一册《隔江山色:元代绘画》、第二册《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第三册《山外山:晚明绘画》已陆续出版。他的《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曾被全美艺术学院协会评为1982年度最佳艺术史著作。《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则生动地勾勒出古代画家生涯中诸多不为今人所知的另一面。鉴于高居翰教授的学术贡献与影响力,1995年,全美艺术学院协会授予他艺术史教学终身成就奖。2007年,该协会授予他艺术写作终身成就奖。
自20世纪80年代起,高居翰教授多次来杭州,与中国美术史研究重镇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保持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往来。1997年中国美院设立“潘天寿纪念讲座”,他成为第一位受邀主讲人。他与美院王伯敏、范景中、洪再新、曹意强、王冬龄等多位教授私交甚笃。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捐赠了数百册专业书籍,特别是国外各大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为当时艺术市场方兴未艾的中国,打开了了解国际艺术市场的一扇窗户。2013年,高居翰先生又将个人研究藏书112箱2000余册捐赠给中国美院图书馆,这是继2007年贡布里希捐赠3000余册图书之后,中国美院接受的又一批由国际顶尖艺术史学者捐赠的专业艺术图书,由此形成的贡布里希阅览室与高居翰阅览室成为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库。
耄耋之年的高居翰教授对生死淡然,放心不下的,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工作—将自己关于中国美术史的成果与心得用视频记录下来,通过网络传播给全世界有心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人。现在,打开中国美院图书馆官网,已经可以看到高居翰教授的讲座视频。而由中国美术学院编辑出版的《高居翰文集》,不久也将面世。越来越多的艺术学子将通过高居翰教授存留于世的文献与图像资料,更加了解中国艺术,更加痴迷于古代中国艺术的辉煌,相信这些举措会告慰高居翰教授在天之灵。
(作者毛建波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