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无极限表演
瑞士国宝级默剧团
无限创意
令人耳目一新
新浪娱乐讯 2009年5月20日至22日瑞士国宝级默剧团“魔力无极限”将受吴氏策划之邀将携最新经典剧目集“3X11”来到中国。北京的观众将有幸抢先再次感受风靡全球三十七年、创建于1972年的瑞士著名默剧团“魔力无极限(Mummenschanz)”——这一突破民族和文化障碍的默剧的神奇魅力。
“魔力无极限”是什么
“魔力无极限”来自瑞士,它的外文名字Mummenschanz则发源于德语,创始人之一安德雷·波萨尔德曾经解释说:“Mummenschanz”是中世纪瑞士人玩纸牌游戏时戴的面具,以防他们的表情泄露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思想。
剧团的四位成员追求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一种与字句无关的剧场语言,从而逾越国家和文化的鸿沟。他们着迷于利用水管、塑料袋、手纸、橡皮泥、手套等各种物品和材料,塑造成抽象的图形、简单的装束和富于表达力的面具,与观众进行无声的对话。不断地在舞台上展现出看似不可能的、超越所能想象的形象,整个演出中没有背景音乐、台词和背景,所有表演的核心都是他们的形体和自制的创意道具。在他们创造的全新肢体语言和革命性默剧艺术在全球大获成功后,他们将过去30多年中最经典的最具特色的节目重新编排,诞生了最新的巡演剧目“3x11”。
无限创意 “魔力无极限”折服大卫·科波菲尔
“魔力无极限”的演出超越了一切单一的表演形式。他们用各种新奇的道具,表现了人类的各种喜怒哀乐,还有那些暗藏在外衣下的小心情。这些“多情”的面孔,居然是源自各类回收品:巨型气球、超大型的魔术弹簧、手风琴风箱、弯曲的铜线和荧光管、布条或废木板、聚酯纤维还有泡沫塑料。
在“魔力无极限”的舞台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变化运动的:三角形和方形可以弯曲扭转;水壶随着蒸汽载物台上雀跃奔跑;垫子变成了一张唱片跳进了唱片机里;图画自己哼哼着就从钩子上走了下来;墙壁早已厌倦了直立的生活,就躺了下来。在无声中表演所展现的一切都是“有声”的,光影的叠加增加了“魔力无极限”世界的神秘,带给观者开怀大笑、惊奇惊喜和轻松时光。不知不觉中,你会忘记这些可爱的、奇妙的,让人惊呼和发笑的故事,是在沉默中上演的!
难怪世界顶尖级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曾经连看了10场后惊叹:“‘魔力无极限’才是真正的魔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魔力无极限默剧团创造了众多深受喜爱充满幻想的人物和角色。他们,或是万能的面具,或是半身、全身的道具,或是三维头部造型。
四个人一台戏魔力激荡四十年
37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澳洲等地,每到一处都引起轰动。而每年一次的美国之行,已经使他们的表演成为百老汇的经典节目,创造了连演三年1200场的记录!至今他们已经在世界六大洲的上千家剧院进行过表演,其中包括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巴黎Théatre de la Ville、柏林Theater des Westens、里约热内卢 Cecilia Meireles中心、东京Suntory Hall等世界一级艺术殿堂。
《纽约时报》评论说:“魔力无极限”是演给那些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和那些还有一颗童心的大人们。而观看过“魔力无极限”的观众则说:他们的表演让不同年龄的人渡过一个奇妙的想象之旅。
大朋友小朋友魔力无法抵挡
这些造梦人,这些天才的表演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魅力世界,在37年间迷住了无数的孩子和成年人,引领他们進入无限创意的国度。值“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主办方吴氏策划倾全力打造一个让大朋友小朋友都能“乐”翻天的创意嘉年华。
在“魔力无极限”的世界里,水管、窗户、塑料袋、手纸、花盆、铅笔、橡皮泥、手套、乃至一个几何图形、一个线条,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被放大、被扭曲、被变形、被赋予生命,在舞台上奔跑、跳跃、与观众互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讲述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
与孩子一同观看过“魔力无极限”的家长感慨:“对我来说,那是两个恐龙蛋在互相嘲讽,而我的孩子认为舞台上那两个圆圆的大家伙是两个成年人在争吵,这正是他们的魅力!他们带给不同年龄、背景的观众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和诠释故事的可能性!”“不管你是8岁还是80岁,‘3x11’绝对将留在你的记忆中!”
“魔力”头脑风暴戏剧舞台想象空间无极限
扩大戏剧舞台的想象空间,这是当今国际戏剧舞台上的潮流。而“魔力无极限”极简的演出形式,仅以四人之力,脱离复杂的多媒体手段和庞大的背景道具,单纯的以身体和想象力为舞台,与国内的大制作形成鲜明对比;无限的想象力、充满智慧的表达方式使中国的戏剧人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难怪有观众感叹:“没想到戏剧还可以这样演。”
不论是在舞台造型设计,还是在戏剧编排方面,“魔力无极限”都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作为一种新兴的、成功的艺术形式,“魔力无极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号召力成为了国际演出市场的一个知名品牌,更成为瑞士文化的一个象征。如今,“魔力无极限”默剧团的作品还被搬上银幕和电视,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