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舞台

民营剧场爆发式增长 孟京辉唱衰“小剧场狂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5 14:22:02 | 文章来源: 新京报

民营剧场爆发式增长 孟京辉唱衰“小剧场狂潮”

繁星戏剧村正门口

民营剧场爆发式增长 孟京辉唱衰“小剧场狂潮”

聚敞艺术中心的红方剧场

大年初一,小剧场贺岁剧《我的老婆你别动》在北京西直门枫蓝国际小剧场首演,该剧出品方戏逍堂话剧工坊终于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游击战。有了自己的主场地后,为了吸引老顾客的光临,戏逍堂开张大戏从剧名到剧情也延续了以往的商业风格。其实从去年开始,像戏逍堂这样另起炉灶自己建剧场的民间团体或个人还有很多,比如去年底,位于东城区的“聚敞艺术中心”、西城区的“繁星戏剧村”、崇文区的“麻雀瓦舍文艺汇演中心”先后开业。据记者了解,今明两年将有更多的新剧场涌现,这其中仅朝阳九剧场就计划扩充至少七个小剧场,此外世贸天阶、国贸、东直门、新街口等各区域地标建筑附近也都有新建剧场的传闻。北京演出市场正在迎接一个“剧场狂潮”时代的到来,可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在还没有成势的北京剧场市场,谁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成事?北京剧协秘书长杨乾武说,未来新剧场的竞争将“拼的是剧目,拼的是口碑”。

新从业者·有信心

“剧场数量变多可能是把双刃剑。”对于剧场狂潮现象,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有独到观点。他的这句话实际上一语击中现在小剧场增加之后面临的问题。

随着小剧场的增加,北京小剧场作品这两年也在不断地增加。有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的小剧场演出场次就已高达2000多场,是大剧场的两倍。而去年,北京、上海两地小剧场新作合计达70余部。

但数量的增加却并不都是好事儿。王晓鹰认为,剧场数量的增多能扩大观众群体的数量,并逐渐提高观众的文化品位。可是反过来看,如果剧目质量一味停留在低俗、逗乐的层次,这种迎合市场的方式却是一种掠夺性地开掘,会把第一次进剧场的观众的胃口一开始就搞坏。而北京目前的小剧场话剧质量参差不齐,精品缺乏,王晓鹰认为如果剧目质量不提高,流失观众的危险也会存在。

青年导演黄盈的形象比喻也直指作品质量问题。他说,如果将观众看成喝酒的人,剧场看成杯子,创作者看成酒。那么现在最需要警惕的问题,就是杯子里的酒的品质能否吸引更多的人来喝。“在一股卖酒热潮退去时,空剩一片残杯冷盏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所以,热衷于兴建剧场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热衷一下创作水平的发展?”黄盈说。繁星戏剧村 2010年大干一场

不久前,“繁星戏剧村”刚刚结束了年底的演出项目,现在年已经过完了,新的戏就要上马,“繁星”的人正利用这段时间积攒精力,因为2010年他们要铆足劲大干一场了。

“去年底到现在开业两个月,我们经营还可以,开业演出季17部戏176场次,繁星自己投资的原创就有七八部,如今知道繁星和来看戏的人越来越多。”繁星戏剧村的宣传人员梦丹告诉记者。“如今繁星最高的票价定位在380元左右,新开业还有八五折的优惠活动,如今他们已经攒了二十多部戏,春节过后这些剧组就要陆续进村排戏和演出。”

聚敞艺术中心耐心做剧场园区

与“繁星”开业就张罗演出不同,前后脚开业的“聚敞艺术中心”就显得十分“冷静,“我们的目标是用自己的优势做一个大的园区概念,而不是单纯租剧场,因为剧场只是一个空间,里面装什么,才更重要。

相比较别的剧场大张旗鼓布置演出,我这儿没有好的节目,宁可空着。”聚敞艺术中心负责人之一老象的话,似乎显得财大气粗,但其实作为民营剧场,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怎么可能没有压力。

在戏剧圈打拼了十多年的老象看来,做剧场要的就是耐心,他希望确立一些跟别处不一样的特色。“当年的人艺小剧场,还有东方先锋剧场,起码要养两三年,开业就想火那是餐馆,剧场还要慢慢来”。

麻雀瓦舍戏剧音乐跨界发展

同老象一样沉住气的还有一个月前刚刚开业的“麻雀瓦舍”,其艺术总监一弛是个爱好舞台艺术的电视编导,虽然初建剧场的想法源于创作剧目延伸出来的一时冲动,不过既然下了决心,一弛对艺术质量的要求一点不含糊,半年前就在四处寻找开幕戏的他,如今也没确定最为合适的,好在那里的定位与“繁星”和“聚敞”都有不同,除了两个小剧场还有可以做音乐现场的live house,于是“live秀”便是他开业后聚人气的主打,至于戏剧,一弛表示“可望而不可即”,还是慢慢来的好。

记者观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如今新开业的民营剧场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在硬件上下狠功夫,比如 “繁星”,除了现代风格的装修以外,还有自己的餐吧、书吧和展厅,“聚敞”同样也是如此。可是硬件好了,人气能否跟上还是问题。就像邹静之的龙马社,之前面对多个可供选择的演出场地,还是发出了“人气剧场难租”的感慨。

老经营者·泼冷水

孟京辉(经营蜂巢剧场)

不怕多只怕死得快

“他们所有新人都没戏,你知道为什么?硬件吹得再牛,没有软件都不行,哪个剧能像《恋爱的犀牛》、《空中花园谋杀案》这样在蜂巢剧场演数百场?哪个剧场能专门弄剧本?没那么简单,他们都是白学,瞎学。”对于如今蜂拥出现的新剧场,导演孟京辉以一贯愤怒的口气表现了他的不屑。

孟京辉是从 2008年开始选择自己经营剧场,地点在东直门,地理位置优越。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许可以说他是后来“剧场狂潮”的始作俑者之一。虽然做剧场让他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变得不再单纯,但制作成本降低,再加上本身的品牌效应,所以这种付出孟京辉认为是值得的,比如去年一年,蜂巢的演出场次就达到270场。不过在孟京辉看来,后来这些“追随者们”,也许不久后就会死得很惨。

“蜂巢的戏,五分之四是我的,我来进行开发,别人绝对没戏。我就是先把氛围做出来,然后选择软件往里插,比如青戏节就是一个软件,但它不杂,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是我需要的软件。”孟京辉说。

樊欣颖(经营朝阳九剧场)

以扩张应对新晋竞争者

记者从了解中得知,小剧场数量的增加,并未对原有的小剧场造成负面影响。孟京辉那里自然不用多说,比如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据人艺介绍,今年的档期依旧全部排满,还有东方先锋剧场和朝阳九剧场也和往年一样抢手。

而在新剧场日益涌现的同时,老牌剧场也在利用自身优势扩张势力范围,参与新一轮竞争。这方面,如今九剧场最为积极,剧场相关负责人樊欣颖告诉记者,九剧场创建之初就已制定了三个“五年计划”,“第一步确立品牌,第二步做观众分层,第三步做剧场群落概念。”

另据她介绍,现在九剧场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已着手策划,虽然今年朝阳区CBD整体东扩直接影响九剧场,但新的剧场也有望今明年逐步落实,范围更是由九剧场原址扩大到798艺术区和鸟巢等地,而仅鸟巢一处就计划再建五个小剧场。

记者观察

记者采访有着20多年剧场经营经验的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时,他对于新剧场未来的定位和管理的忠告可谓一针见血。他表示以后剧场间的竞争一方面是拼管理,另一方面是拼经营定位和资源优势,这就如同经营一家企业一样,而最终谁能坚持自己的品质、和创作者沟通好、建立观众信任的平台等都将决定一个新剧场能走多远,这方面还需要向前辈多取取经。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话剧《鹿鼎记》笑点多 一分钟笑三次
· 话剧《关系》2月28日人艺实验剧场上演
· 话剧《我爱你》让你体验男人装似的爱情
· 评论:话剧圈流行之怪现状 偏“黄”恶俗流行
· 陈佩斯话剧《老宅》2月4日解放军歌剧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