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理解往往有这样三十层面:高雅艺术、前卫艺术与坎普。苏珊桑塔格指出:高雅艺术呈基本上关乎道德的;前卫艺术则通过极端状恋去探讨美与道德之间的张力;第三类艺术“坎普”则全然是审美的感觉,即:风格在内容之上,审美在道德之上,反讽在悲剧之上。“坎普”绕开了道理判断而选择了游戏。当今摄影界多的正是“坎普”,是一种“游戏”状态。求稳,求熟悉,求重复,随俗,从而找到现代人本体上的某种安全感。然而这往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摄影艺术发展是不利的。
乌克兰摄影家米哈伊洛夫观念摄影作品
再说得远一些,现代艺术进入21世纪,早已不能仅仅用视觉艺术来破译它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了。摄影与美术、装置、行为等多媒体的交融和结合,不断边缘化,已经成为整个世界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你可以抱住一幅光影绝伦的平面照片享誉世界,但是你没有理由无视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从20世纪初超现实主义把生活的实用品放入画面起,到60年代波普艺术广泛地使用,视觉只是其中的一座桥,而己经有许多这样的桥,努力将观众引向思维方式的彼岸。一座桥本身到底有多美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能将彼岸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而达到作品的整体效果,才是最终的目的所在。
艺术表现手法虽有新旧之分,但依然是百花齐放的。尽管有时候在某个阶段会有一些主流的样式铺天盖地,但这都是暂时的。人类有喜新厌旧或追随潮流的天性,人类也有保守的不接受新生事物的心理障碍。然而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已经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你的任务不是引领更多的后来者向你看齐,而是将更多的后来者推向新的空间。保守、固步自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都是很危险的。
突然想到了词典,因为人们总是以为词典就是权威,可以用来吓唬人。那么,这里也不妨引用一段词典的解释,对观念摄影做一些粗浅的论证。所引用的材料来自《ICP摄影百科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够权威的吧。“观念摄影”在英文中的原文为“Conceptual Photography”,又译为“概念摄影”。条目中说:“这一摄影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绘画中的概念论者运动。它研究和探索摄影表现的本质。……鉴于电子和常规成像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大提供了操作上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对‘含意’的系统表达所起的影响,概念论者的态度将继续影响摄影的努力是必不可免的。”这是词条解释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省略了数千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对照翻阅。尽管词条的文字翻译比较拗口,但是至少可以证明:观念摄影早已有之,而且已经形成流派,观念可以通过摄影来表达,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