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的相机 ——于文国5月20日14时41分摄于成都市天府广场 。
2:“冒死也要赶往汶川……”
如果说,在年初的冰雪灾害中,我国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出色表现还令全国人民满意的话,那么,“5.12”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全国的摄影记者则用自己崇高的人文精神谱写了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新辉煌。
纵观来自世界各方面有关“5.12”地震的新闻摄影作品以及各方面事迹的总汇,在这次特大地震中,中国摄影记者无论是作品的质量或者数量,无论是职业追求还是人文表现,均达到了令世界同行尊敬的新高度。这也是中国新闻摄影事业改革开放30年来在重大救灾事件报道中最扎实、最成熟、最辉煌的一次。
回首那段即惊心动魄而又悲痛欲绝的日子,至少,我国的摄影记者们在以下多个方面值得被历史记忆。
1:他们是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反映速度最快的群体之一。
2:他们是救援现场,距离抢救生命主体最近和最危险者之一。
3:他们是救援现场,睡觉最少、给养保障最差,经受的“委屈”最多而又最不肯“放弃”的救援者之一。
……
后来相继刊登和展出的作品证明,在地震发生的现场,当所有人惊恐逃生时,唯有摄影记者在摁动快门,冒死为大地震拍摄视觉影象。而在非震地区,仅仅几分钟内摄影记者们就迅速做出了反映,新华社摄影部以及数以千计的报纸、网络的摄影记者纷纷从四面八方以不同的交通手段向汶川震中迅速集中。据介绍,他们之间相互传递着的每一条信息、每一次通话,都为一个内容,那就是“冒死也要以最快速度赶到汶川震中,向读者报道抢救生命的最新信息”。事实上,当最早一批乘坐直升飞机的部队空降灾区时、当最早一批冒着山体滑坡从路陆徒步赶往灾区的部队到达震区时、当最早一批救援人员通过水路穿过波浪起伏、杂物飘浮的紫坪铺水库到达映秀镇时,伴随他们一同到达的均有摄影记者的身影以及他们不停摁动的快门声…… 。在那些日子里,在他们中有刚刚生完了孩子才4个月的妈妈,有连续夜班未休的图片编辑还有刚刚拔掉输液瓶子的病人……在他们当中,既有单位出资的,也有自费的;既有依托国家优势乘坐飞机的,也有自托亲戚朋友搭火车、乘汽车、登轮船的;既有专人陪同一路上给养有保障的,也有一路上跋山涉水、吃喝皆无、露宿山岗的……。
总之,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种媒体的摄影记者们以其崇高的人性大爱、职业大德、人文大义,全面赢得了国内外同行和业内外群众的肯定和尊敬。
震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青团,中国妇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以及各有关省市自治区等单位分别对一大批摄影记者进行了隆重的表彰。
这是中国新闻摄影史上针对一次性灾难事件的报道,而受到国家乃至行业层层表彰和表扬的摄影记者面最广、人最多、级别最高的一次。
尽管受到表彰的仅仅是参加抗震救灾摄影记者中的少数代表;尽管,广大的摄影记者们在第一时间奔赴抗震一线时谁都不曾想过要谁表彰;尽管,在现场的摄影采访和摄影报道中还有诸多值得完善之处,但是,祖国和人民所给予的这些“肯定和表彰”仍然成为了我们行业中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被表彰的摄影记者名单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