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业/ 院校信息/ 重庆 打 印 文 章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教发函 〔 2002 〕 2 号),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成立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科为主,法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渗透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大学。原渝州大学创建于 1978 年 10 月,隶属于重庆市政府。原重庆商学院在原重庆市财贸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于 1985 年 5 月,隶属于原商业部。 重庆工商大学现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 被国家确定为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 2333 余亩。主校区设在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紧邻重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落在长江之滨,南山之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通信畅通。另有江北区董家溪和沙坪坝区井口两个分校区。学校被评为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和“文明单位”。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配套、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 1595 人,其中专任教师 1030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 419 人 (其中正高职称 84 人)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 45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2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0 人, 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3 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11 人、后备人选 3 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41 人。校级学科带头人 15 人、学术带头人 31 人、学术骨干 50 人 。 截至 2003 年, 学校已获得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组正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和机械工程、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学科组副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

    学校目前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近 20000 人,已为社会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 30000 多名,有的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 21 个教学院(系)、 3 个硕士专业和 48 个本科专业。其中,硕士专业有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环境工程 3 个;本科有经济类专业 8 个、管理类专业 10 个、文学类专业 10 个、法学类专业 2 个、工学类专业 12 个、理学类专业 5 个、体育教育类专业 1 个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 4 个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的专业点。 学校与荷兰科教文基金会联合创办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与欧洲派斯集团联合创办派斯学院、与香港隆兴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 国际商学院 、与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融智学院等 4 个二级学院。

    学校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然药物研究实验室”被确定为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现有“区域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管理”等 3 个市级重点学科和“环境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应用数学、产业经济学、中国现代文学、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学”等 9 个校级重点学科 。 其中,“区域经济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 设有区域经济研究院、管理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油液净化技术研究所、绿色包装研究所、现代会计研究所、商务策划研究所、巴渝文化研究所、法学研究所、金融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企业管理研 究中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数学模型及应用研究所、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等 15 个研究机 构,其中, “区域经济研究院”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 16 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 这种多学科联合的科研机构极大的促进了新兴边缘学科和整个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决策咨询和相关服务。    

    学校三个校区校园网均已建成并互联互通,校内共布放光纤近 50 公里 ,安装信息点近 12500 个, 建成了“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重庆远程学习中心”, 校园网主干带宽为 1000M 。校园网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 CERNET )和中国公用信息网 (ChinaNET) 两个出口,共 22M 带宽接入 INTERNET ,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面快速互连。在重庆教育城域网工程竣工后,学校将成为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届时将以 100/1000M 速度接入 CERNET ,并为周边教育科研单位服务。    

    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 122 万余册,中外文期刊 1900 余种,建有重庆市第一家中国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和国家知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二级中心、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与史迪威基金会合作建有“史迪威图书馆”。学校拥有先进的电化教学中心、计算机中心及各学科实验室,教学用计算机共 6630 台, 教学仪器设备总额 8194 万元 。   

    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设备先进的多功能学生体艺活动中心、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和标准室内外运动场、 游泳池和篮球、排球、网球场等各种运动场馆。新建成的综合教学大楼,安装有代表目前国内高校先进水平的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坚持科学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并积极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近五年来,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 10000 多项, 获得国家级(含教育部)科研项目 28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 345 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51 项;获得横向科研项目 348 项 。学校研制的高效真空滤油机和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螺纹钢盘冷轧模具、心血管参数测试装置、银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等成果共获国家专利 1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 项, TY-II 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 尤里卡 " 国际发明奖,获国家专利 6 项。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与境外 10 余所高校和香港国际专业服务机构( MSI )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友好交流与协作。 每年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并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学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改革创新,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以经管文为主、法理工渗透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2-6 10:41:06 | 文章来源:

打 印 文 章  收 藏  顶 端
加入我们的邮件列表

   
您的留言
您的称呼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