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业/ 院校信息/ 上海 打 印 文 章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是方明伦教授。

  上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现设有21个学院、2个校管系和1个体育教学部;设有61个学士学位专业、86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20个博士学位学科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和1个MBA授权点;拥有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拥有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大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 2500人,其中教授380余人,副教授780余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6名。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2003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现有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万5千余人;博士生、硕士生5000余人。另外,还有夜大学学生1万余人。

  上海大学科研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各种研究所、研究中心 70多个。学校近五年科研经费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20位,2003年科研经费为3.3亿,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000多万,文科科研经费也突破1000万。学术论文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数近五年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30位。上海大学科技园现有在孵化企业25家,2003年销售收入达16亿元。

  上海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迄今,已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巴黎二大、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等几十所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校不间断地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和学术交流。学校现有外国留学生 1000余人。

  上海大学通过“ 211工程”和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57万册,期刊4000余种,包括外文期刊700余种,还有几十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校园通信光缆联接三个校区以及所有大楼,建成了较完整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容量大、设施先进。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1998年,荣获全国“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1994年以来,学校已连续5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且是全国绿化模范学校。

  上海大学已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即发扬自强不息精神,构建绿色、文明、信息化校园,建成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从上海美术教育的发展看,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我党创办的上海大学已开设了美术科,尔后相继成立“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学校。1952年“上海美专”并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迁至南京。1959年筹办新的“上海市美术学校”,1960年改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设中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五年制本科和中专部,1965年“上海美专”停办,保留中专部为“上海美术学校”。1983年上海市委做出决定,以上海美术学校为基础,并从其它院校、美术出版社、油雕院等单位抽调部分教学骨干,建立美术学院,并入上海大学,定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科技大学、科技专科学校、上海大学四校合并成立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9月从凯旋路30号迁入上大路99号新校址。在办学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及国家、市委、市府领导都曾到学院视察指导,勉励学院成为“艺术家的摇篮”,“真善美”的创造者、传播者。发扬“上海美专精神”,为造就海派艺术领域的一代大师,真正把学院建成研究型的综合性美术学院。

  

(二)学科、专业

  

学院在科学与艺术碰撞、经济与文化整合、学科与专业重组的关系中,积极谋求建立大美术学科概念。依托上大文、管、商、理、工、法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构建以“纯艺术”为基础,“应用艺术”、“建筑艺术”为主干,“公共艺术”建设为重点,形成艺术人才需要的学科体系。倡导高质量、多元化教学、科研平台,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互应;基础教学与科研、创作相连贯;教学模式与未来发展相参照,以国家“211”工程及重点学科《公共艺术》的建设为契机,课程设置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征。使学院在教学、创作,设计、科研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争占学术高点。积极开展国际艺术交流,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

  

学院重点学科——《公共艺术》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3年沪教科委(03)29号文正式批准建设。公共艺术:指面向社会,以大众为对象,以大众需要为目的,通过策划、操作实现艺术为社会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准的创造活动。该学科含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两个硕士点。一个研究基地:公共艺术实验中心。本学科包含三个研究方向:公共雕塑、公共建筑、公共设计。鉴于公共艺术的综合性,这三个研究方向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种交融和渗透的关系,具体内容涉及公共艺术文化环境研究,公共艺术造型学研究,公共艺术工程管理学研究,以及现代艺术理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创意研究。培养对象为硕士生、博士生和高级研修班学员。学科建设目标:紧密依托上海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设计、建筑系等以及其他原有科研机构、师资队伍和咨询组织的雄厚基础上,建立公共艺术学科及相应研究中心;为公共艺术提供理论依据,构筑学科科学合理的结构框架,完善公共艺术教学体系;为国家和上海市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实施提供论证、咨询服务;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国内一流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在2004年达到增设公共艺术硕士点,2005年达到美术学博士点的基本条件。

  

学院现有绘画、美术学、雕塑、艺术设计、建筑学等5个本科专业。中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美术设计系、史论系、建筑系等6个教学系,“公共艺术实验中心”的陶瓷、玻璃、版画、多媒体、材料实验等工作室,承担美院本科教学。2000年以来逐步推行的以教学为要务的“工作室制”作为专业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

  

其中美术设计系由工艺系改制更名而来,建系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分别在上海市企事业设计部门和国际一流的设计机构任职,为上海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参与设计和主持策划过上海许多重大设计工程,设计作品曾参加各类国际国内著名艺术设计展览和竞赛并获奖。

  

中国画系由原上海美专国画教师系及上海美术界知名人士组建。以海派文化为背景的上海中国画坛,既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又少门户之见,更多自由的艺术精神,表现现代都市人视域中的大千世界和心态、心境,着眼精微,手法婉约,水墨洇润是其共同特点。近年来中国画系的在校生、毕业生积极投入创作,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室内重大展览入选并获奖。已经成为上海一支引人瞩目的中国画生力军。

  

油画系具备高水平教学和创作的师资能力。油画系的教学,历来讲求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因地处上海,得风气之先,对油画画种的文化底蕴体味深切,有欧洲油画传统。却并不“追随”程式,而是立足自己的文化土壤,感受揭示生命意义细致入微的共性。油画系培养具备相当专业水准进行创作和研究,并能从事国际艺术市场管理,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高级人才。

  

版画专业方向的建立,适应上海公共艺术发展需要,改写了上海美术教育版画专业方向空白的历史,是上海最早也是唯一的版画教学单位,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个新兴的重点学科。经过近三年的建设,现已拥有凹、凸、平、孔四大版种的实践操作设施与器材,下设石版工作室和其它版种工作室(木版、铜板、丝网版)。应上海的社会与市场需求,借地理人文优势、先进科技力量提供艺术表现及表现方式探索的便利,正进一步加强版画艺术表现力,扩大服务社会的领域。 

  

美术史论系在新世纪之初刚刚组建。遵循“实践美术史学”的治学方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当前各种艺术思潮此起彼伏多元化的格局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理论体系,力求为推动中国美术史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美术史论系的建立,适应了美术学院的发展和艺术理论深入研究的需要。培养从事中外美术历史及理论的研究与教学、专业评论、策划、艺术市场管理及文博、文案、编辑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雕塑系拥有一个实力雄厚的雕塑艺术教学及创作设计群体,设计作品遍及上海重要公共场所及全国各地,现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雕塑教育、创作、设计基地之一。雕塑系的教学,注重和艺术实践的紧密结合,近年来,成功完成了许多大型社会性艺术创作项目。上海青少年教育基地人口知识大道群雕的大部分创作,上海市重点工程上大新校区450米装饰浮雕工程,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环境景观雕塑,上海外滩浮雕工程,鲁迅纪念馆新馆场景制作等十多个项目的完成,都是特色教学的成果。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实现了教学、创作、科研的创新突破。

  

 建筑系成立于2000年8月,由创办于1987年的建筑学专业并入美院组建而成,率先在国内完成建筑学专业进入艺术院校的调整。近年来,建筑系教师在参与上海市城市建设项目、建筑专业学术研究上有重要成果。承担国家、上海市和学校的各项研究项目近10项,主持参与工程设计项目20多项。建筑系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等人文学科优势为背景,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以特色为目标,培养适应上海城市建设社会发展需要,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人员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正副教授53人,讲师 39人,助教 10人,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是国内和本学科中的学术领军人物或知名学者,其中有:邱瑞敏、汪大伟、张培础、杨剑平、王劼音、凌启宁、金纪发、章德明、姜建忠、潘耀昌、徐建融、陈平、王孟奇、戴明德、郭  力、黄阿忠、武云霞等,为美院跻身一流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已占教师总数的58 .9%。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8%,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设计家兼职任教。

  学院大力倡导有计划地培养和从海内外引进高级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学科带头人,构筑艺术教育人才高地。通过各种渠道大胆从海内外引进一大批高级艺术教育专门人才,充实填缺学科盲点。同时,也用各种方式送出国门培养了一批教师,大大提高了学院整体的教育实力。

  (四)人才培养

  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和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附中预备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拥有学生2248人,其中本科生1176人,硕士研究生107人、留学生5人、成人教育560人、中专部400人。

  学院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思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知识;执行社会主义文艺方针、政策;掌握并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既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又善于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善于与实践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生存竞争能力,道德品行高尚、体格健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艺双馨、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创作、美术理论和美术设计的一流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成绩,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素质反映良好。毕业生就业率在上海同类艺术院校高校居于前列。这表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符合学院定位目标要求。

  近八年中,学院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739人,硕士研究生41人,还输送了一大批高职、成人高校毕业生。

  (四)人才培养

  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和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附中预备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拥有学生2248人,其中本科生1176人,硕士研究生107人、留学生5人、成人教育560人、中专部400人。

  学院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思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知识;执行社会主义文艺方针、政策;掌握并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既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又善于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善于与实践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生存竞争能力,道德品行高尚、体格健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艺双馨、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创作、美术理论和美术设计的一流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成绩,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素质反映良好。毕业生就业率在上海同类艺术院校高校居于前列。这表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符合学院定位目标要求。

  近八年中,学院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739人,硕士研究生41人,还输送了一大批高职、成人高校毕业生。

  (五)科研与开发

  学院大力开展创作、科研活动。依托上大文、管、商、理、工、法等各学科的综合优势,使学院在教学、创作、设计、科研、对外学术文流方面保持在上海的领先优势,角逐国内领先地位。建立一批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工作室和实验室,目前已初步建成的有:公共艺术实验中心、陶瓷工作室、玻璃工作室、版画工作室、雕塑材料工作室、多媒体艺术工作室和综合材料造型艺术工作室等。

  学院还积极投身城市重大工程项目学院主创设计,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知识大道162尊历史名人雕塑、八运会的主题雕塑群、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和上海厅、上海外滩组雕、上海市地铁壁画、上海住宅博物馆、上海首届国际艺术节网站、上海科技城天地馆多媒体设计、上海城市规划厅展示馆、上海双年展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工程。尤其是上海的城市雕塑作品一半出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之手,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科研和开发能力。学院科研经费目前已达2000万元/年。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是上海高等美术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学院目前已与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艺术学府建立了校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关系,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发展。学院自筹资金,组织教师出国访问、考察,1997年至1999年组织了17批共50多人次。1997年起,学院每年接待国内外学者来访、讲学、办画展均在20次以上,来访人次均在百人以上。组织各种交流画展、讲座百次以上。近年,学校在法国巴黎购置了艺术工作室,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影响。学院还招收了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法国、印度等国的留学生和各画种的长、短期进修生。为学院海派艺术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办学条件

  学院座落于上海大学新校区内,独立的教学办公大楼,建筑面积为15700平方米,各类用房140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约为3000万元,现有的各类工作室和工场除承担自己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学任务外,还面对全院学生开设选修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院还设有展示厅1个、精品典藏室1个、民间博览室1个、国际远程教学中心1个、资料室1个。它们为学院的教学交流展示、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设施和周全的软件服务,促进了学院的教学,保证和提高了学院的学术地位与知名度。

  学院迁入新校址后,原学院图书馆划归校图书馆,现校图书馆八楼专设美术阅览室,主要对美院学生开放,藏书丰富。学院另建有精品资料室主要为教学、科研服务,藏有各类中西画册、精品卷轴画、线装书精品画册等,成为广大师生研究与创作的源头之水。

  (八)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学校中心工作的圆满完成,被评为上海大学“文明单位”称号。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学院积极引导师生积极参加文化艺术的建设与传播,参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创作活动,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促使艺术家思想感情上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满腔热情地创作出反映时代主流的艺术精品,使坚持“两为”方向和贯彻“双百”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学院为人民大会堂、上海市和兄弟省市创作设计了一大批重大文化、历史设施,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城市雕塑、壁画、重大展示活动、会标、节标、吉祥物、宣传招贴画等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院正以“敢为天下先”的上大人精神,以公共艺术推动学院发展,以项目和科研带动教学。积极发挥上海大学文、管、商、理、工、法等各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能熟练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反映现代人审美意识的一代新型美术设计、美术创作人才。面对科技、经济发展迅猛的二十一世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心念相契,众志成城,为培育出大师级的艺术家和更多的艺术精品,为把我院建成研究教育型综合性的美术院校,进而迈向世界级的美术教育中心之一而努力奋斗!

  下设:中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美术史论系,艺术设计系,建筑系

  

 

  网址:http://www.shu.edu.cn/Admiss/my/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简介

  2005年1月18日,经上海大学批准,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正式成立。学院坐落于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数码艺术学院,也是上海市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院。学院采用灵活的管理机制,由上海大学和学院投资方——上大昊海数码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校董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任院长为仲星明教授。

  学院将建成行业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异、办学设施先进、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的专业性高等院校,使之成为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标志性学校,同时构筑中国数码艺术教育及数码艺术创作的国际交流平台。目前学院正按照 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发展,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数码艺术学院。 2005年学院招收了518名本科生和50名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专升本学生169名。三年后在校生本科生将达到3500名、硕士研究生500名的规模。

  办学宗旨:

  学院办学宗旨是:走国际化、开放型、显特色、创品牌之路。国际化,即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型,即在坚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实行一家签约多方合作,包括国内和港澳台著名大学的合作;显特色,即彰显数码艺术教育特色,建立相对完整的与数码艺术相关的学科群;创品牌,即要在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上打造学院品牌;在科研创作和文化产业上打造中国民族品牌。

  培养目标:

  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既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具有艺术创造能力,又掌握数码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优能力和创业能力。

  专业设置:

  师资建设:

  学院 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职称的11名,副教授职称的22名,特聘兼职教授7名;海外归来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7名。他们中有著名的导演、主持人、影视艺术专家、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动画师和数码艺术设计师等。

  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美国、瑞典、俄罗斯、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和国内及港澳台多所高等艺术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已经取得新进展,初步达成了框架性协议,进一步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教育合作和发展。

  科研产业:

  学院目前已与建设部、教育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了“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公共艺术设计中心”、“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技术等级考试中心”、“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数码艺术研究中心”、 “中视飞天数码影视基地”;与台湾师大美术系、台湾形象策略联盟等学术团体联合建立了“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台湾)数码艺术设计联合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台湾)形象策略联盟研究所”。在此基础上将开展一系列的与数码艺术相关的科研活动。

  在产业开发方面,将以上海上大昊海数码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逐步建立相关学科的产业基地。教育和产业并重,以教学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教育,走产学研联盟的路子。

  网址:http://wwwdep2.shu.edu.cn/dart/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2-6 10:33:39 | 文章来源:

打 印 文 章  收 藏  顶 端
加入我们的邮件列表

   
您的留言
您的称呼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