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影像·纪录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德云社十周年庆典节目赏析(组图、音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1-01 15:26:42 | 文章来源: 清平客/文 艺术中国 段然/图
  第七场,李菁、金文声《数来宝》(23+7分钟左右)。
  
这段节目反响平平,主要展现李菁的快板功底,介绍从略。以“跩子说书”入活,李菁的动作虽很到位,但神韵上比之尹笑声先生和刘洪沂从前的表演,还要逊色几分。金先生老当益壮,尽管已77岁高龄,依旧反应敏捷。像李菁学跩子手抱竹板的动作,金爷一句“怀中抱月”,干净利落,笑声四起;说到开法院时,老爷子一句“法院也能承包”颇有针砭时弊之意,台下呼应者不绝于耳。李菁先后唱了鞋铺、铁匠炉、剃头棚、豆腐坊和同仁堂,很卖力气,虽然没有什么包袱,还是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金爷在说到同仁堂时,现挂王月波:“我们俩一块儿去,我买豆腐,他买药。”(大意)返场《灯谜》。
  关于数来宝,我想多说几句,以作资料补充。数来宝这种曲艺形式在明朝初年即有师承关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串街走唱”(以艺行乞)和“撂地演唱”的过程,其中后者形成于民国初年。清末民初时,这种曲艺形式更为常见,代表人物有海凤、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三四十年代以后高凤山、王凤山等崭露头角。数来宝由七块板组成,其中两扇大竹板名曰“大舀”,五扇小竹板名曰“节子”。一般大板有三种打法,即扣板、磕板和马蹄点;小板则有四种打法,即单点、双点、混合点和碎点(撮点)。数来宝的传统节目主要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铺》、《十字坡》、《杨志卖刀》、《诸葛亮押宝》、《董家庙》等,东北王福田、白万铭等曾兼演数来宝,《诸葛亮押宝》和《十字坡》是他们常演曲目。而相声中有五种数来宝形式:(1)《棺材铺》(戴少甫发明,通称“大数子”,当年与于俊波首演于津门,一举成名,一时压过当时名声远播的常宝堃、赵佩茹);(2)《同仁堂》;(3)《“对坐”数来宝》;(4)《“点头”数来宝》;(5)《三节拜花巷》(一般作为相声正活的返场节目)。而《同仁堂》据说是民国初年天桥市场的数来宝艺人曹德奎(曹麻子)传下来的。段子借显示口头即兴创作的技巧,介绍前门外大栅栏一条街里某些商店门面的特色及一些行业的历史沿革,重点突出同仁堂的历史悠久和其独家特制闻名中外的丸散膏丹。唱词规律不具备沿街演唱的特点,而是写成近似鼓词的格律,像转辙不频繁,一段落一辙即其主要特点。



组图《数来宝》节选音频
 
                                         (清平客/文 段然/图)
[相关链接]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