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黄盒子·青浦: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
展览时间:2006年9月6日——10月6日 2006年9月6日开幕
展览地点:青浦区小西门
一、主题阐述: 任何经历过历史汰选而建立了自觉判断标准的艺术品类,都同时建构起它特定的观赏方式。自十九世纪以来,现代美术馆以其纯粹、明亮、中性的空间构造确立了一种“规范的”公共展示-观赏制度。美术馆的空间被规定为“白盒子”(White Cube),它是一个可以替代教堂的建筑容器,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皆可在这个圣殿般的空间中呈现为“作品”——个人观看主体膜拜、凝视的对象。然而,“白盒子”却从本质上呈现为一种隔离:将所有作品与它原本发生的生活世界隔离开来;将创作情境与观赏情境隔离开来;将审美体验空间与日常体验空间隔离开来。
“黄盒子”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发起,为应对“白盒子”而提出的一系列当代艺术创作与展示计划。这一概念的提出,既是对传统中国式空间的一种展示学探索,又是对文人书画精神的一种当代艺术的诠释。2005年,“黄盒子”计划在台北市立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黄盒子:台湾当代书画展”,该展致力于在美术馆既有空间中再造一个中介空间,借以呈现出中国传统观赏经验的一些具体格式。在此基础上,“黄盒子”当代艺术与展示计划又将迈出关键的一步。
“小西门”是上海青浦区政府保护修建的一个古镇民居建筑群落,是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传统/民间文化复兴、创意文化再生产的一个杰出范例。经过三年的努力,小西门传统民居群落保护修建工程已经胜利完成。藉小西门工程落成之机,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当代艺术馆协同《时代建筑》杂志将在上海青浦区政府、上海市青浦区新城公司的支持下,举办“黄盒子·青浦: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大型学术展览。本次展览以中国式空间向当代艺术发问,拟邀请两岸四地近20位当代艺术家,以绘画、录像、摄影、装置、多媒体戏剧等多种实验艺术形式应对、演绎小西门的传统中国式空间。同时,本次展览还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10数位著名建筑师,采用现场制造、现成品重组、空间叠印等方式,在小西门民居群落中展示其作品及创意,探索传统空间与当代建筑的关系、表达与展示的关系。 本次展览将以小西门为研究对象和创作现场,在传统中国式空间中探讨当代艺术媒体的表现潜力,以中国的日常生活空间限定、激发当代艺术的创造形态,实现传统空间形态的意义更生;力图在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探讨本土资源与文化创新之间相互支持、彼此建构的动力机制。此外,本次展览还将努力配合上海双年展期间形形色色的文化交流活动,打破艺术展示和外部城市空间的界限,使当代艺术走入民间、切近公众;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上海的文化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出文化产业的优秀品牌,为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主 办: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当代艺术馆
协 办:《时代建筑》
承 办:青浦新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学术委员:
Arata Isozaki矶崎新(日本) 国际著名建筑师
Chrissie Iles(美国)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策展人(Curator,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David Elliott(英国)东京森美术馆馆长(Director,Mori Art Museum)
方增先 上海美术馆馆长
陆蓉之 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
Jens Olesen(巴西)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国际部主席(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
John G. Hanhardt(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策展人(Senior Curator of Film and Media Arts, Guggenheim Museum)
卢永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彭怒 《时代建筑》杂志副主编
支文军 《时代建筑》杂志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策展人:
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颂仁 独立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项城 艺术家,小西门建筑群落艺术总监
三、参展艺术家:
四、学术研讨会
时间:2006年9月6日13:30至16:30
地点:青浦区小西门
本次展览期间,将邀请国际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家及艺术家赴小西门出席研讨会,与会代表将围绕“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与意义机制”、“中国传统的观赏方式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传统空间”与“传统经验的当代性”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