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Bill Viola及其录像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1-12 15:50:05 | 文章来源: 中国新媒体艺术网

    对我而言,过去150年最重大的事件是影家具有了生命,是活动影像的出现。将时间引入视觉艺术与布鲁内莱斯基宣告透视法和三维绘画空间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图像现在有了第四维空间。影像已经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有自己的行为。它们与我们的思维、想象的时间同步存在,它们出生、生长。变化、消逝。有生命的事物的一项特征即它们会有多个自我,有由多种运动构成的多重身份,它们是矛盾的,能经常转化,存在于当下的即刻,又存在于未来的回想。对于一个在历史的这个阶段工作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他的工作中最让他激动不已的方面。这也意味著最重大的责任。它已经教会我,真正的原材料不是摄影机和监视器,而是时间和体验本身,作品存在的真正位置并不在荧幕或墙壁上,而是在那些看见了它的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当中,这些是所有形象的生存之地。

( 附:    比尔·维奥拉是国际公认的视像装置艺术先驱。从艺30多年以来,他先后创作了150余件录像、音像装置、电子音乐表演以及电视和广播艺术作品。在艺术家层出不穷的今天,比尔·维奥拉以他的博学和对当代高科技传媒的熟练掌握在国际艺坛牢牢地站稳脚跟,并成为闻名世界的视像魔术大师。30多年来,比尔·维奥拉始终致力于通过录像手段研究和探索人类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梦、记忆与联想、情感世界、生与死都是他所要表现的主题。其作品在表现生、死、潜意识等人生最根本、最普遍的经历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宇宙与时间的思考。维奥拉的作品主题鲜明,表现深刻细腻,技术手段先进,是艺术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具有强力震撼力。  

《投降》

20多年来,维奥拉的作品频繁地奔走于世界各地,在著名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2003年1月24日,他的以“感情”为主题的新世纪新作展又在洛杉矶的“保罗·格蒂博物馆”拉开了帷幕。4月27日结束格蒂的展览之后,全部作品还将奔赴伦敦等地继续巡回展的旅程。参展的13件录像作品全部为艺术家在新世纪的创作,其中12件是以情感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另一件创作于2000年的巨作——“新世纪的五个天使”,也被艺术家以“表现情感的另一种方式”为由列在参展名单之列。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多年来在当代艺术的禁区——人类精神中奋力探索的心血结晶,也是他在经历了1997至1998年的反思期和在格蒂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时的研究成果的演化。

豪放不羁是人们对艺术家生活的总体认识,然而,比尔·维奥拉似乎是一个例外,他的生活甚至可以用苦行僧来形容。作为一个基督教信徒,比尔·维奥拉不仅认真研究过基督教的各种文献,还对印度教、佛教以及禅宗等东方宗教的教义与文献都有所研究。  

《六个头》

《惊讶五重唱》(TheQuintetoftheAstonished),是系列作品的第一件,是伦敦国家画廊(NationalGallery)在2000年委托维奥拉创作的。该作品的创作灵感完全来自该画廊的藏品《嘲弄基督》(ChristMocked)。这是一幅创作于中世纪(1490-1500)的宗教题材作品,作者是尼德兰(荷兰)画家耶罗尼姆斯·博斯(HieronymusBosch)。与系列中的其他作品一样,维奥拉邀请了专业演员从事该作品的表演创作。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构图上,维奥拉参考了绘画作品对人物的安排,但并没有完全照搬或挪用。五个表演者紧紧地靠在一起,但身体的相依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孤独,他们在相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心灵空间,同时演绎着人类不同的情感:欢喜、悲伤、愤怒、恐惧。最先进的投影设备的使用,不仅展现出了一幅幅色彩纯正,图像清晰的画面,也强化了作品对博斯原作的色彩和戏剧化表现语言的夸张模仿,演员激情生动的表演是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说,维奥拉的作品不再是个人创作的成果,其中不仅有演员的表演,还有一整套的拍摄班底的辛勤劳作,再次印证了当代艺术的群体创作性。

德国柏林的古根海姆博物馆2月9日到5月5日举办展览“比尔.维奥拉:前进”。 维奥拉和纳姆.琼.帕克是世界媒体艺术的顶尖艺术革新家。维奥拉的装置艺术聚焦于艺术历史的探索和艺术家、理论家提出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观念。作品“前进”是维奥拉为古根海姆创作的第七件作品,作品将用来展示自然循环的伟大过程,并提出一些关于生与再生之间神秘联系的观点。这个艺术装置包括五件视频作品“火与生”,“道路”,“洪水”,“旅程”和“第一道光芒”,利用了各种现代视频手段和电脑技术,维奥拉在展厅的墙壁上映射出反映生命循环的图象,这些图象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了这种循环的复杂性。

本新闻共7
   上一页   2   3   4   5   6  7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