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设计水墨”征集作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8-11 21:14:06 | 文章来源: 世艺网

    一、关于“设计水墨”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是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一项常设性的国际艺术展事。该展览以推动传统水墨走进当代、走向世界为宗旨,组织中国和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艺术家,以创作来共同探求水墨画在当代文化生态中的发展空间,并赋予这一传统艺术以新的观念,丰富其内涵,拓展其表现形式。“深圳水墨论坛”则邀请中外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从理论上共同研究、讨论水墨画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指引当代水墨画的创作实践。十八年来的六届展览(包括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四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以及1988年、1992年两届“国际水墨画展”)和相应的学术活动,推出了“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设计水墨”等具有先导性的概念,并产生了一大批具实验性、前卫性的优秀作品,对当代水墨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设计水墨”是“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特别构建的一个前瞻性、实验性的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平台。

    现代设计是孕育于工业文明的一门实用艺术,它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在市场经济的强力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庞大体系,其影响力渗透到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设计与绘画虽然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并形成不一样的学科范畴,但它们却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在广义的视觉艺术的概念下,有着相似的语言母体,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借鉴、融合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图像资源,更是各门类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绘画和设计互相借鉴语言元素、相互启发,极大地拓展了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将孕育于农业文明时期的传统水墨艺术与高度发展于信息时代的现代设计艺术予以理性的链接,使传统水墨获得更广阔的当代性视野,同时,也使实用的设计艺术得以承载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在“第四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中特设了一个新的单元——“设计水墨”,邀请十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艺术家,尝试借用传统水墨元素呈现现代设计思维,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我们看到了这一实验课题的独特魅力和潜在的学术价值,因此有必要以更开放的形式将这一课题深化下去。

    本届“设计水墨”将以公开招展的形式向全国征集作品,并欢迎海外设计师参与。此外,我们还将邀请海内外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开放式的学术论坛,从理论上探讨这一课题对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双重学术价值。

    二、展览主旨

    使传统水墨获得当代性视野,使设计艺术延伸文化的内涵。

    三、展览作品

    “设计水墨”是运用传统水墨元素呈现现代设计理念的艺术创作。要求参展作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本届展览的参展作品将由两部分组成:

    1. 应征作品部分:本届“设计水墨”将以公开招展的形式向全国征集作品,并欢迎海外设计师参与。应征作品通过专家评审团评选产生入围作品,予以展览和出版;不设奖项。

    2. 邀请作品部分:为确保展览的前瞻性和示范效应,本届“设计水墨”除公开招展的作品外,仍保留上届邀请展的模式,力邀部分国内外著名设计艺术家(含评委)参展。

    邀请作品将与应征入选作品同期展出。

    四、展览时间、地点

    2006年12月10日至2007年1月30日

    中国 深圳 关山月美术馆

    五、学术研讨与论坛

    本届“设计水墨”在作品评审与展览开幕期间,将邀请海内外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开放式的学术论坛。

    研讨会主题:水墨艺术与设计语言

    论坛主题:现代设计与东方文化

    演讲嘉宾:主办方将邀请著名设计艺术理论家、艺术家与设计大师进行专题演讲。

    六、出版与收藏

    本届“设计水墨”入围作品与邀请作品将由“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组委会编辑出版画集;学术研讨会与论坛文集《现代设计与东方文化》将另行编辑出版。 

    所有入选作品与邀请作品的作者将获赠《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画集和《现代设计与东方文化》文集一套。

    所有参展作品将由关山月美术馆永久收藏,由该馆向作者颁发“收藏证书”并支付相应的材料费。

    七、组织机构

    1.主办机构:

    深圳市人民政府

    2.承办机构: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深圳画院

    3.支持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传播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湖南大学设计学院、华东大学设计学院、宁波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香港设计师协会、澳门设计师协会、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等

    4.支持媒体:

    《美术》、《美术同盟》、《艺术与设计》、《包装设计》、中国设计网、《南方都市报》、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

    5.策展人:

    董小明 王序

    6.展览执行委员会:

    作为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的四大单元之一,本届“设计水墨” 展成立展览执行委员会,在“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组委会领导下负责展览各项工作。

    主任:王小明

    副主任:陈湘波、徐章

    秘书长:颜为昕、黄治成

    委员:王小明、陈湘波、徐章、颜为昕、黄治成、文帧非、王坚、骆文华、鲁珊陈俊宇

    八、评审团

    主办方将邀请著名设计艺术理论家、艺术家与设计大师组成评审团,对应征作品进行评审,从中选出参展作品(评委名单将在作品截稿后公布)。

    九、作品征集细则

    1.参展资格: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设计水墨”公开向全国设计界征集作品,并欢迎海外设计师朋友参与。凡从事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各类设计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均可提交作品应征。

    2.作品要求:

    A.本届“设计水墨”应征作品要求以水墨为主要元素,呈现当代设计理念的艺术创作;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谢绝纯粹以电脑或印刷等技术手段制作的作品;作品内容不涉及敏感性的政治主题。

    B.应征作品可以是平面的或立体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单件的或系列的,形式不限;每人限提交一件(套)作品,系列作品数不超过4幅;平面作品尺寸不超过300cm×200cm,立体作品尺寸不超过长300cm×宽200cm×高200cm。

    C.应征作品请另用标签纸标明作品名称、规格、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并提交简短的创意说明,然后将该标签纸粘贴在作品背面的右下角,以不损害正面画面为原则;非平面作品以不损害作品外观为原则。

    D.系列作品的标签,除了包括单件作品所要求的信息外,还需标明系列序号;如是3幅一系列的,请在每件作品背面相应地标明3-1,3-2,3-3字样,以确定作品顺序。

    E.所有应征作品请自行托裱,并请选择安全的包装方式邮寄至组委会。

    F.请在邮寄外包装上写明:应征“设计水墨”。

    3.收件截止日期:

    2005年10月25日下午5:00(以邮戳为准)。

    4.报名费:

    为适当体现本届“设计水墨”的作品准入水平,所有应征作品需向组委会交付应征报名费;收费标准为:单件作品150元人民币/件,系列作品另加收50元/件;海外作品单件为30美元/件,系列作品50美元/套。

    5.作品版权:

    A. 应征作品必须是应征者本人创作的作品,如作品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其责任由应征者承担;同时,组委会将取消其应征与参展资格。

    B.主办者拥有入选作品的展览、出版(含电子版权)、收藏的权利。

    C.主办者将采取一切预防措施确保应征作品获得妥善处理,但是不为邮递过程之遗失或损坏承担责任;遗失或损坏作品将无法参加评选和展览。

    D.所有应征作品将不获退还,请应征者自留底稿。 

    十、作品评审 

    1.评审团将对所有符合应征资格的作品进行评选,不分初评和终评;

    2.评审团对应征作品是否入选、或取消其参展资格拥有最终决定权。

    3.评审时间:2006年11月2日至5日

    十一、联系方式

    1. 内地作品请邮寄到:

    深圳市红荔西路60260号

    关山月美术馆

    邮编:518026

    收件人: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设计水墨执行委员会

    2.海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作品请邮寄到:

    香港赤柱大街48-50号地下

    乐明轩画廊

    王秋童先生、蔡小英小姐

    G/F.,48-50 Main Street,Stanly,H.K.

    Lok Man Art Gallery

    Tel:852-2813 1043/852-2813 9166

    3.组委会联络方式:

    地址:深圳市红荔西路6026号关山月美术馆

    邮编:518026

    电话:+86 755 83063227 

    传真:+86 755 83063227

    联系人:许中云先生、陈红绢小姐

    本展览与活动详细内容可参看网站: www.gsyart.com

                                                           “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组委会

                                                                   二ОО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