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林天行的水墨画作品
|
二十世纪的来临,揭开了中国现代水墨的序幕。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画家,在传承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国画因循摹古的桎梏,开创了新的局面。另一方面,从西洋诸国,特别是法国等欧洲国家撷取养分的画家如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也开创了另一途径。他们首先从西画入手,其后回归水墨画,缔造了新的面目,具有强烈写实意味。他们也投身于艺术教育,影响深远,对后来新中国的写实和具有社会性的绘画奠下基石。另一个主流是以广东的「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首,日后被称为「岭南派」所开创的新局面。他们从东洋绘画借镜,间接引入东洋画法和西方美术理论、技巧,在绘画理论和画风上有所创新,主张任何题材均可入画,并引入远近、层次、阴阳等技巧,并为绘画注入社会和教育功能。岭南画派与传统画家的激烈论辩,更是具有启发性和指向性。 一九四九年后,中国现代艺术潮流发展的路向发生了改变。内地画家受到政治主导的影响,其绘画偏重于政治和宣传教育的意识形态,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独立个性未免受到掣肘。再者,在七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画家们也较少机会接触到西方随时代而急剧变迁、迭有兴替的各种艺术主义和潮流。但有大量艺术家流播香港、台湾两地。香港虽居于港英政府统治之下,但当局对艺术是采取了自由放任,任其自行发展的政策。因此承袭着岭南画派风格的赵少昂、杨善深;继承传统国画风格的顾青瑶、唐鸿、万一鹏、彭袭明、张碧寒、李研山等各自表述,也吸引了不少门人学生。未排除传统风格,而又灌注入现代写实气息的画家如林建同、任真汉,郑家镇,陆无涯,吴孤鸿等也各自从其背景渊源发展,发展出具备个人面目的画风。 经历了五十年代的稳固期,新的艺术探索开始在五十年代晚期出现。文楼、王无邪等组成的现代文学美术协会在五十年代晚期成立。这些艺术家探索西方艺术潮流、尝试各种物料的艺术媒介创作。事实上,这些画家或在艺术生涯前期涉猎水墨画;又或在其中、晚期转向水墨画创作。一九五七年新亚书院成立艺术系,由陈士文主持系务,其后并吸纳了丁衍庸、萧立声等水墨画家。一九五八年,香港艺术家协会成立,会员包括水墨画家吕寿琨、水彩画及油画家邝耀鼎和英国画家白连等,启动及真正能称为「香港艺术」的开始。然而可以诠释为「现代」的水墨画运动,却是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始行成长。 画家吕寿琨自广州迁来,自少便受其为水墨画家、兼具开放精神的父亲吕灿铭的教导。他来港后,以业余身份从事水墨画创作。吕寿琨对传统画风和笔墨技巧钻研甚深。然而吕氏深具创新精神,也接触到西方美学的观念,在其中晚期转向半抽象和抽象化的风格,开创了崭新的现代水墨画风。他结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变化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语言和利用西方抽象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晚期发展出别树一帜的禅画。其同行者和学生包括王无邪、靳埭强、梁巨廷、郑维国、周绿云、吴耀忠等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探索方法,形成了具有香港特质的「新水墨运动」。 另一位对香港当代水墨影响殊深者为刘国松。早在五十年代晚期,他便与顾福生、杨英风、谢里法、庄喆等在台湾倡导现代艺术,并创立「五月画会」,七○年代初来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刘氏能言善辩,积极推动水墨现代化,曾著作专文多篇,提出水墨画革新思维的多种主张。尤其是在技巧创新方面作出探索。他主张「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在水墨现代化和艺术教育方面,扮演了积极角色 时迁地易,无疑也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路向。不少艺术家迁移香港后,也转而从本地山水中寻求创作素材。本属于传统画家,又是广州国画研究会的中坚分子黄般若,画家林建同、万一鹏、彭袭明、梁伯誉等在其稳固的传统基础上,也绘画了不少以香港山水为题材的作品;而吴孤鸿、陆无涯、郑家镇则以写实手法,细致观摩现实景物而描画具有本地特色的风土人情,殊具个性。 沿着这几条主线发展,到了八、九十年代,画家们大多已不受某宗某派的局限,并能融会多种媒介和潮流风格,缔造了具备香港本质的现代水墨。今次展览中参展的画家作品,大体上能反映了这种多元化的水墨语境。受到吕寿琨理论和风格启发的多位画家,如王无邪、周绿云、梁巨廷、靳埭强等各有其个性风格。王无邪早年将平面设计与水墨技巧混合,具有画面分割的设计意味,后更从事油画的结合计算机创作。近年来发展出崭新面目。梁巨廷早年受到西方多种风格和媒体影响,如版画、硬边绘画、设计等,近年来尝试不同技巧和风格的糅合,如利用移印,装置等艺术语言,营造出别具面目的当代水墨效果。周绿云从早年暗郁画面,类似人体细胞和星体符记,表现内心世界的风格转易到近年来风格率放、色彩鲜明,反映着旺盛生命力和开朗心境。靳埭强多年来以设计入画,近年来在这方面更上层楼,绘画富于哲学思维。潘振华专注于变化笔墨,风格自然清新,展示了当代水墨的多元发展。 刘国松虽于九十年代退休,返回台湾发展,但受其启发的多位学生们秉承老师的创新风格,钻研和推广现代水墨,多位画家如展中的陈成球、梁栋材、刘金芝、李君毅、陈君立、锺立昆,以及早逝的画家郭汉深等,积极从事创作,特别是在水墨技巧,画面表现形式和题材元素方面作出种种新尝试。 另一个当代香港水墨的发展是源于内地的画家,包括方召、熊海、李虚白、林天行、沈平等。方召受到赵少昂、张大千、钱松嵒等影响,却以豪迈放逸,如同草书的用笔和大胆设色,描画祖国山河,体现了她对祖国人民生活的关怀。熊海与李虚白传承传统,却能变化出一己风貌。他们的画风和题材展示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在当代水墨画境中别开蹊径。土生土长的画家,也有不少是可以归入由西而东的发展路向。夏碧泉自学有成,早年从事版画、雕塑,近年来尝试水墨创作,以文字符号加入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自成局面。郭孟浩是最早将行为艺术带入香港艺坛的艺术家,他并非专注从事水墨创作,但其以水墨表达的书法文字、青蛙符记、线条语言和配合相片拼贴,并以三维形式呈现,实可视作水墨装置作品。朱兴华本从事西画创作,但也加入水墨渗染和线条技巧,并绘画现代生活和众生诸相,透视了画家对现代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感受。李东强、马桂顺等则将版画技术与水墨结合,发展具有个性的艺术面目,这批画家呈示了除由吕寿琨、刘国松两位大师启廸的发展路向外的多元化水墨画境。 当代水墨在香港的发展,其实是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放诸中国水墨画发展上,应占有重要地位。但多年以来,有关香港水墨画的专著、文章和研究,多散见于报章,展览图册、期刊中。较专门的研究,也只有李铸晋、王无邪、李君毅等的专著。多位大师的文献如吕寿琨的教学文稿藏于吕氏家族和香港艺术馆,刘国松的理论著作集于其多本图录和画家手上,林建同的文章著作副本已捐于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艺术馆也藏有不少赵少昂、杨善深的资料。要真正地研究和推动香港现代水墨,综合集中有关文献资料是一个重要前题。在计划中世界级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有成立「水墨博物馆」的刍议。水墨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现代水墨日益受到国际重视,而有关研究在近年来也日益蓬勃。深圳画院已有成立水墨数据库的计划,并举行多次水墨画双年展。有鉴于此,香港作为现代水墨的前哨站,更应责无旁贷,应成立水墨画库和筹划国际性的水墨大展,令其成为中国当代水墨的重镇。 今次「当代香港水墨大展」,概括地反映了香港水墨的典型风格,也是推动香港水墨的一个主动活动,并配合反映香港艺术最新面目的「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2005」,更是别有意义。本人深切期望香港的公、私机构能在将来举办更大规模和全面性的国际水墨画大展,令香港成为国际性的中国水墨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