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为期两年的改造和修缮,位于越秀山上的广州美术馆(仲元楼)将于本月底重新开放。不但百余方珍贵书法碑刻摆脱霉斑蛛网困扰,以全新面目示人,它还摇身一变成为广州博物馆(镇海楼)自然展区和广州近代外贸文物展区,填补了广州地区博物馆的两大空白。 2004年7月,有47年历史的广州美术馆正式并入咫尺之遥的广州博物馆。它的“入伙”让广州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增加到13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000多平方米。广博馆场地狭小的困难局面得到缓解。
合并后的广州美术馆不再作为美术馆使用,因此馆内进行了全面改造,以适应新展品的陈列要求。几天以后,观众便可以在这里看到两个全新的展览——《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和《海贸遗珍》。《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展出1000余件展品,分陨石、矿物、化石三大部分,涵盖了从生命大爆炸一直到人类诞生数十亿年的历史,包括6件弥足珍贵的完整大型骨架,其中出土于甘肃东乡的剑齿虎是全国首具完整的化石骨架,还有极为珍贵的“长颈鹿祖先”山西兽化石。
碑廊是此次改造中一大亮点。广州美术馆中原来的碑廊长116米,镶嵌自晋至清的名家书法刻石118方,《尺素遗芬》刻石58方。前者包括晋王羲之,唐欧阳询、李邕、颜真卿,“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虞集、赵孟頫,明唐寅、董其昌,清吴荣光、阮元等89位名家的笔迹,真、草、篆、隶、行各体齐备,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宝贵资料;后者则是清代鸦片战争前后的名宦显贵、地方政要和科第才子113人的手书笔迹,包括两广总督林则徐,后成为植物学家的吴其浚,代表清廷签署中英南京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的相国耆英,镇压太平军名将石达开的骆秉章等。
这些刻石原来的主人,是清代“海山仙馆”主人、西关四大巨富之一的潘仕成。从道光九年起,酷嗜金石的潘仕成广搜古今名书真迹,选择最上乘的端州之石,聘请梅州名刻工邓焕平,历三十七年镌刻了1000余石,到同治五年方才完成。可惜150多年来历经磨难,如今残存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