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更加成为整个世界艺术的组成部分。在文化方面,多元主义声音渐强,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当代艺术也越来越吸引世界的注意。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西方从仰视,发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与他们平等的对话啊?”的感叹渐渐变为平视,甚至是蔑视。进入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一批年轻艺术家开始登场亮相,他们生活在历史的巨变中,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他们叛逆,又具有某些情怀;他们怀旧,又在挑战着时尚的理解极限;他们纨绔,又摆脱不了英雄主义的理想;他们迷茫,又在不自觉的前行。他们具有这一历史阶段、年龄阶段的独特体验,而345°新锐艺术大展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是将这些体验物化的代表者。
这些年轻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我所提出的“独生一代”艺术家特征。“独生一代”不是时间上的概念,更大程度上这具有社会学的意义。这些艺术家被解放的思想、繁荣的经济以及飞速发展的科技所包围,从一开始就具有比他们父辈高的起点,而在他们身上也留下了时代转型的烙印。
这些烙印以及艺术家独特的体验,我们通过作品可以感受的到。在这些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试图对于旧有艺术传统的突破,能感受到年轻的艺术家对于自我的态度与解读。与前辈艺术家相比,他们或解下历史的沉重感;或抛弃功利主义的态度;或向自己内心回归。最重要的是努力摆脱艺术与政治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当然,在这些作品里,让我们感受更多的还是一个个年轻艺术家鲜活的自我状态,他们对事物的自我阐释。比如在赵桢的雕塑将动物的头颅与人的身体结合,对人的身份提出质疑;张晨初的作品通过对光影的追求,表明了他对肖像画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解。
之所以此次新锐艺术大展名为345°,还具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它体现了这些新锐艺术家并不非常成熟却鲜活、充满潜力的艺术状态。创造是艺术的价值之一,不断地创造就是在不断的诠释着艺术的意义。345°新锐艺术大展体现了这一意义,也希望年轻的艺术家保持创造的活力。
赵树林 北京 2007-7-16
345度新锐艺术大展 前言
345°—上海新锐艺术大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