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工艺美术大展:研究展示工艺美术开篇之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2-10 09:39:29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报

螳螂白菜(玉雕) 江春源 时庆梅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展期横跨农历己丑春节并延续至正月十五,是中国美术馆在以往举办“大俗之雅”——中国美术馆乙酉新春民间美术大展、“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天地同辉”——中国美术馆藏年画、风筝精品陈列等新春专题展览之后,于2009年之初为国内观众特别奉献的新春艺术大餐;今年是共和国60岁生日,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也是中国美术馆在2009年举办的建国60周年系列纪念展的第一个展览,用此展来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60年岁月,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此次大展是工艺美术众多种类在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的第一次集中亮相,因此它的学术意义自不待言。2004年国家文化部门给中国美术馆赋予了美术博物馆的“大美术”理念和功能,使中国美术馆拓展了艺术视野,增加了当代艺术、书法艺术、摄影艺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艺术门类的展示和研究。从这个学术意义上来看,此次工艺美术大展也是中国美术馆主动策划主办、介入研究工艺美术的开篇之作。

展览策划:回顾历史 梳理当下 展望未来

在展览策划的过程之中,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一直在考虑如何通过展览勾勒中国工艺美术绵延万年的悠久历史,并着重展示当代工艺美术的特色与成就。我认为,工艺美术是和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祖先早在1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将彩石、鱼骨、贝壳串成项饰,做成中国最早的工艺品。有着近万年历史的陶器、7000多年历史的玉器、4000多年历史的金属工艺,这些都是劳动人民为适应需要而创造的工艺美术品。

回顾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曾经出现几次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秦汉,汉代出土的文物中,能看到的工艺美术品有金属镶嵌、陶器纹饰、汉画像石砖等,都非常精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生活的富裕,手工艺品在各民族间发展起来,皇宫建立了专门的制作坊生产精品,以城镇为基地的手工艺产地逐渐形成,手工艺人利用自然材料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唐宋,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特色是富丽堂皇,制作技术也更趋精细和成熟。宋代的文人化政权导致工艺美术更趋文雅,文化的理念更深,瓷器制作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龙泉、景德镇等陶瓷基地已经形成,并通过通商口岸大量销往各国——古代中国的手工艺品和技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代工艺美术的第三个高峰是在明清时期,这时金属工艺、家具制作、服饰绣品的发展更加完善。而从清末开始至20世纪前半期,在民族危亡、内忧外患的时局中,我国的工艺美术受到严重打击,发展举步维艰。

这种面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工艺美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陆续成立了一批工艺美术工厂,组织大规模生产,当时的景泰蓝、陶瓷、牙雕等,不仅工艺精美,而且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兑换外汇,工艺美术对当时国家的经济、外交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工艺美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工艺品水平在当代中国得到了飞跃发展,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对人才和技艺的保护也极为注重,从1979年开始,中央政府分5批评选了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确定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这些措施使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得到蓬勃发展。所以,当今的工艺美术逐步形成陶瓷、金属制品、漆器、刺绣织物、杂项等众多种类齐全的工艺美术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加,我们的能工巧匠们将工艺美术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也恰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美术馆开始展示、研究、收藏工艺美术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在展览的策划过程中,我们设法通过回顾历史、梳理当下、展望未来三者的结合,呈现给大家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面貌。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此次展览才能够展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反映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心声,满足广大观众对加深工艺美术了解的需求,也才具有更为深远的文化与学术意义。

作品选择:优中选优 突出特色

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共展出展品350余件,这些展品是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专业人员从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的数千件优秀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在回顾、梳理与展望的总体思路下,我们考虑到当今工艺美术的发展,认为展览需要囊括工艺美术的诸多种类,并且要体现时代精神、彰显艺术特色;此外,由于展览设在中国美术馆这个中国美术展示的最高殿堂,所以要秉持优中选优的作品遴选标准。

以玉雕为例,北京玉雕以俏色和刻画人物见长,作品典雅端庄,颇具皇家风范,因此我们选择了翡翠大花熏等作品加以展示;扬州是重要的玉雕产地,羊脂玉和扬州雕工的结合更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此次展览在囊括把玩式小型作品的同时,选择了重300斤、雕工精美的《螳螂白菜》,尤其受到观众的关注;广州玉雕格调清新、潇洒秀丽;上海玉雕制作精巧、玲珑剔透……在作品遴选时,我们既考虑到突出地域的工艺特点,又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又如石雕部分,我国著名的石材有浙江青田石雕、福建寿山石雕、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在展示以它们为材质的工艺美术品的同时,我们更注重作品的雕刻工艺。在展厅里,不仅有我国四大名砚的精品,还特选了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悬崖峭壁之中,颜色紫黑沉凝,材质珍稀,集端砚、歙砚石质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的《九龙百珠》苴却砚,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工艺美术业界的关注。

除对材质和工艺的选择,在题材上展览也有全面考虑:工艺美术有着商品属性和文化传承,加之此次展览具有建国60周年的回顾性质,所以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杰出人物的杰出作品,所以我们选择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作品,不仅能从工艺上展示它的一脉传承,也能从文化上体现这种一脉传承的特性。在展览中,有反映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的作品,有“文革”时期的《红灯记》、《吴琼花》,还有反映汶川地震中女教师救孩子的木雕《老师的生命》。总体看来,展览展现了建国后每一个时代的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很多富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因而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在展览期间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展览作品的选择能够反映当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是一次高水平的展览,为今后中国美术馆研究、展示工艺美术品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工艺美术家和地区正在和中国美术馆联系展出其作品,这些作品能否进入中国美术馆,此次展览的学术水平就能够成为一个衡量的标准。我们也有一个愿望,希望今后每隔几年就组织一次工艺美术大展,展示工艺美术家的新作品、新成就。

公众服务:留下工艺美术的视觉记忆

此次展览展期虽然没有敦煌艺术大展时间长,但动用中国美术馆一层全部展厅展示这么多的工艺美术品,也引发了很多观众的观展热情。春节期间,中国美术馆每天都能迎来2000多人次的观众,就连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也不例外。吸引大量观众的原因在于三点:深入、连续的学术讲座,细致周到的现场讲解和新颖巧妙的展厅布置。

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3场专题讲座,工艺美术专家李砚祖、杭间、陈华莎分别以《消费时代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名词的背后》、《与古人神交——从古陶瓷鉴赏谈起》为题阐释了工艺美术的特质,深化了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和研究,并起到对公众进行工艺美术普及教育的作用。在容纳百余人的美术馆学术报告厅,讲座座无虚席,公众与专家的交流互动也非常热烈。

为更好地让观众参观此次展览,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为观众提供现场讲解服务。春节期间,每天都有6至8位志愿者进行义务讲解,他们都是志愿者服务事业中经验丰富的人员,并且很多都在故宫博物院和其它博物馆有过工作、讲解的经历,经常接触其它场馆的古代工艺美术精品,所以他们的讲解能触类旁通,非常受欢迎。

在策划展览的同时,馆方在展览布置上也经过了精心的考虑。我们把墙面刷成朱红色,突出喜庆祥和的气氛;顶棚用黑色,体现美术博物馆所需要的安静氛围;地面上铺深灰色的地毯,3种颜色共同形成了一种静雅之感,让每一个进到展厅中的观众都能体会到展览的综合性、大视野和展览举办期间欢快祥和的节日氛围。在布展期间,每件作品的摆放都经过精心的研究和设计,并用电脑模拟了它们的展出效果图。同时,为了使观众对工艺美术的品类有深度了解,我们依据每一个展厅所陈设的不同品类的工艺美术作品,分别制作并播放录像片,用影视的方法烘托作品的展出效果,让观众在近距离接触作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它的制作方式与过程。在大厅,我们做了一个四面体的灯箱,三面展示有手工艺作品的制作过程,另外一面则是反映展览总体策划学术思考的短片,它涉及到工艺美术的历史、展览的整体思路和设计理念。声光设备的综合运用也是这次展览的一个新颖尝试,这种视觉的延伸有效地为提高公众的参观兴趣助力。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负责人看到展出效果后说:“这样的展览设计真正体现出工艺美术进入了中国艺术展示的最高殿堂。”

此次展览面向全社会的所有观众敞开大门,还吸引了很多工艺美术界的专业人士以及一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员参观;在网上评介和讨论这个展览的论坛、博客也非常多。诸多现象都表明,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本来春节期间的美术馆都处于淡季,但这几年中国美术馆特别注重打造春节期间的展览,使淡季变成旺季;而今年我们着力打造工艺美术大展,逐步吸引广大观众在节日期间到美术馆来进行美的欣赏。希望在美术馆这个场所里,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学生、青年人、老年人都来了解艺术的美,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了解怎样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鼓励传承人的艺术创造,学习和继承他们的技艺与文化。

在这次展览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与展望研讨会,30余位从事工艺美术研究和美术理论的专家分别作了精彩发言,为在中国美术馆研究工艺美术开了先河,这也是此次展览策划的一个亮点。

本次展览作为中国美术馆研究和展示工艺美术的发轫之作,希望今后能够让更多的工艺美术品走进中国美术馆,让广大观众可以了解更多、更新颖的工艺美术,也希望公众可以来关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通过欣赏,留下一段美丽的视觉记忆。(作者:杨炳延)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