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呼吁加强汉字书写教育

时间:2009-03-12 09:40:29 | 来源: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本报综合报道 在每年的两会上,书法都是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热议的话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书法应列入中小学必修课、中高考恢复书法加分等呼吁和建言,引人关注和思考。

    书法应列入中小学必修课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纲要》实施以来,书法教育的边缘境地得到改观,但普及程度却并不乐观。鉴于现在许多青年人轻视传统汉字书写,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武汉市委副主委彭富春建议,把书法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通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子清,在提案中也呼吁在中小学设立书法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并了解书法这项传统的中国艺术。

  彭富春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在他看来一切文化的载体首先就是文字,掌握文字是认识相应文化的门径。“提出建议是因为现状堪忧。”彭富春表示,现在中国青年人有70%的汉字书写不规范!他接触的人中,连大学生、硕士、博士,甚至高校教师写字都歪歪扭扭。在他看来,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小孩子抓起。

  彭富春认为,书法教育难推进,首先缘于现行教育体制对书法的歧视。现在的教育价值导向在民众心目中造成了“升学第一,分数第一”的观念,影响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向的落实;小学教学纲要里没有书法课,现行的教育体制几乎将书法排斥在外;学校里能够教授书法的师资力量缺乏,但如果学校不教,孩子们课余就更没时间没精力去学习。其次,由于书法教育不是人才选拔机制的硬件条件,也直接导致家长忽视对孩子在书法方面的培养。课余时间,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英语、数学之类的辅导班,或与艺术院校考试相关的音乐、绘画、舞蹈、表演等培训班中。此外,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下,老师挤占写字课为学生补课,学生在写字课上写作业的现象也影响了书法教育的普及。

  彭富春说:“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写整齐的中国字,更重要的是促使孩子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字的历史,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他们对于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以及对民族认同的情怀。”

  年已古稀的施子清说,随着电脑日益普及,内地民众用笔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书法的普及也有所下降,这让出版过9本书法作品的他很是痛心。“中国书法是由汉字派生出来而又独立存在与发展的一门艺术与学问,是举世所仅有者。喜爱书法,不论挥毫抑或欣赏,都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高考应恢复书法加分

  “传统书写技能有被完全替代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苏士澍作了题为《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的大会发言。他认为,书法教育大有淡出教育体制的危险,国家应重视对青少年书法教育,应该考虑在中、高考中恢复书法加分。

  苏士澍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不重视汉字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先人创造的方块字,不仅可交流思想,传达感情,而且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书写技法和技艺,把文字书写升华成为一门艺术。世界上没有哪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丰富多彩的书体,造就了灿若繁星的书法大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风格,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实践证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是离不开书法的。书法是中国人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唤起了中国人强烈的文化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苏士澍认为,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被忽视了。目前在中小学生中能写一手整洁漂亮汉字的比例很低,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了。许多大学生、研究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也大不如前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上,与考试不挂钩的书写能力却被严重忽视了。

  苏士澍建议把书法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序列。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编写好中小学书法教材;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配备、课程安排、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要改变一些地方将书法课归入美术课或语文课的做法,中小学每周要保证一节书法课。

  上世纪80年代,书法获奖的学生,中考、高考可以加分,后来被取消了。苏士澍建议,应该考虑恢复书法获奖或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加分制度。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