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李斛绘画精品回顾展”

时间:2009-03-19 13:26:51 | 来源:浙江艺术网

资讯>

北京画院印度妇女1956年纸本设色57cm×43cm,中国美术馆藏

  北京画院美术馆继成功举办了于非闇、胡佩衡、陈半丁等六位二十世纪美术大家绘画精品专题展览之后,又隆重推出“丹青化境——李斛绘画精品回顾展”,该展将于3月20日至4月6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这次展览是在著名画家李斛诞辰90周年之际,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徐悲鸿纪念馆等单位联合举办、北京画院美术馆具体承办的。此次展览共计展出李斛绘画精品80余件,包括了国画、油画以及素描等画种,除了绘画作品之外还包括李斛生平年表图版以及部分文献实物。

  与其他六个专题展览相比,北京画院这一展览注重提升学术品味,增加了学术活动内容,展览同期还推出了李斛的研究著述《李斛画集》,举办“李斛的艺术与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学术研讨会,举行专题讲座等,从而形成以著述、展览、研讨会以及讲座为一体的完整的活动系列。这一展览的主题是梳理展示李斛的中国画变革追索历程,展现了李斛在中西绘画融合之间的探索过程,彰显李斛的艺术探索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画转型的价值与意义。

  这次展览北京画院与李斛后人通力合作,多方筹措,汇聚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以及李斛后人收藏的李斛绘画精品,包括了在新中国美术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品《关汉卿》、《齐白石》、《红衣老人像》等集中亮相,具有重大艺术价值。《红衣老人像》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室长廊悬挂多年,成为当时中国画变革的范本。《关汉卿》被教科书、邮票以及报刊杂志采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还有1965年第六次社会主义国家邮电部长会议召开期间李斛创作的《马克思列宁像》,被大会选中作为纪念活动发行的邮票的图样,在国际范围内发行。另外建国初期李斛到水库、桥梁等工地体验生活写生,创作的《工地宣传员》、《广播器在表扬我们》、《毛主席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证》等反映祖国建设新貌的作品,以及1957年为正在筹建中的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创作大幅革命历史画《广州起义》,记录了火红年代的社会风貌。

  展览还以图文并茂的展板以及文献实物展示,包括建国初期发行的邮票、杂志,李斛中央大学时期的毕业证,文章手稿等等,映现了李斛的生活史,包括徐悲鸿为李斛艺术题字,吴作人回忆与李斛共同研讨画艺的“十张纸斋”题诗,李斛与李可染翰墨友情,同时展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廖静文谈徐悲鸿与李斛的师生情缘,戴泽、刘勃舒回忆与李斛的共同学习、共同执教的岁月,同期推出的《李斛画集》与展览相得益彰,深化了展览的内涵。在具体展示手法上面采用了原作与画稿对比陈列手法,独到新颖。

  画家简介:李斛(1919-1975年),号柏风,四川省大竹县人。著名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精于素描人像,并尝试作水墨写生,为徐悲鸿先生所赞赏,曾亲笔题词:“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之邀来到北平,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1952年转至中央美术学院,1962年任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李斛始终坚持探索中西绘画的结合,研习表现新时代精神和新题材的技法,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人物画不仅准确地把握对象生动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深刻地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其性格和典型性。《印度妇女》、《女民警》等代表作品,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他的夜景山水画《江心》、《三峡夜航》等,均成为开创中国画新领域的成功尝试,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李斛去世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李斛画集》、《李斛作品选》、《荣宝斋画谱》、《李斛速写精粹》等,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协、中国画研究院、徐悲鸿纪念馆、四川省美协、重庆国画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李斛先生遗作展”、“李斛画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