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成交额同比跌五成

时间:2009-04-23 09:53:53 | 来源:文汇报

资讯>

  在刚刚结束的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作为最大卖点亮相的21件达利雕塑,完全没有收获预想中的火爆。远道而来的达利作品,最终仅以26万元和18万元成交了两件小型雕塑;拉丁美洲艺术著名代表人物费尔南多?波特罗的8幅作品也只卖掉了一幅价值40余万元的素描。今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总成交额为2000万元,同比下跌五成。

  达利和波特罗已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然而依然乏人问津,难道只是因为金融危机来袭?对此,美术评论家、著名策展人朱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才是正常艺术市场的常态”,经济寒潮吹散了前些年艺术市场炒作营造出的巨大泡沫,“名家-名作-高价-巨利”的气泡山吹倒了、吹散了,“谁说艺术家的作品就一定要卖高价?虚假的泡沫消散之后,人们才发现并非如此。”正如艺术品市场上近来常常被引用的那句话:“潮水退去,便知道谁在裸泳。”

  “大师”“天价”相互妖魔化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界在拍卖、收藏、展览等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中国特色的“天价大师”。在“天价”和“大师”相互妖魔化的氛围中,人们对艺术的评价几乎到了唯拍卖价马首是瞻的地步。“出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就一定要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其实不然。”朱其直言,“在国外,大师们除了代表作很贵,其他作品的价格也不高。比如,大家都知道,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著名油画《拿烟斗的男孩》,在美国纽约索思比拍卖行曾以创纪录的1.04亿美元成交,被誉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绘画’;而毕加索的很多钢笔画价格也就一两万美元。”

  针对今年达利的沪上遇冷,朱其认为“低价很正常,成交少也很正常,或者说很真实。”一件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主要是由他的稀缺性决定的,而“达利的作品跟毕加索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量大”。以意大利FYR画廊此次带来的21件达利作品为例,同题的大型雕塑有5件,同题的中小型雕塑为8件,其稀缺性和高标价的确存在一定差距。

  艺术投资行业进入调整期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初已举行的几场拍卖会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泡沫正在被迅速吹散,甚至出现了“时隔一年,打了一折”的戏剧性场景。伦敦苏富比2月举行的当代艺术夜场中,中国艺术家曾梵志创作于1998年的面具系列作品《无题》成交价为60.1万英镑。而在去年同期,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作品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得7536万港元的天价。时隔一年,“缩水”九成。而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上,张晓刚的作品“失忆与记忆系列”之《无题》以480万港元拍出,与去年同期他的《血缘:大家庭3号》4740万港元落槌价相比,零头都不到。

  据英国《星期》周刊估算,2005年和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升幅达983%,这一浮夸现象令人警惕。如今泡沫被逐步挤掉,艺术投资行业必然面临重新洗牌,从而进入相对理性的调整期。评论家认为,“金融危机使得人们不再囤积作品,真正的藏家开始研究艺术品,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艺术品;过去被火热的虚高蒙了的人,现在也得冷静地考虑自己的需求。”

  有人形容“买家已经挑剔到从鸡蛋里挑骨头的境地”,或许这也可以解释本次艺术沙龙上,诸多名作为何“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