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披上“中国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30 10:38:25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效果图

正在施工中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新华社记者 吴 宇

    遍布上海街头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海报,让无数人认识了中国馆——大红的外表,巍峨的斗拱,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作为东道主展馆,中国馆已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焦点展馆和象征之一。

    经过16个月的紧张建设,近日,高达69米的中国馆已完成土建,进入内部机电设备安装和外立面施工的新阶段。这意味着中国馆建设接近尾声,开始接受万众的审视和检验。

    独特造型 难度陡增

    不同于上小下大或上下一般大的常规建筑,中国馆上大下小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其底部为4根巨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两个筒之间边长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顶层边长达140米,即屋顶宽度是底座宽度的两倍,1.96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之大,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

    年已七旬的何镜堂教授是中国馆设计团队主持人。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何镜堂认为,这种造型庄严、大气、华丽,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特色和风格形象,蕴含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但施工难度也是挑战性的。

    据介绍,中国馆共向地下钻孔约5000根水泥钢筋桩,其深度几乎与中国馆地面以上的高度相当。随着建筑长高,每一层的面积和承载越来越大,4根核心筒上“站”着的巨型塔吊也在不断长高。最终,4座塔吊的“臂展”覆盖了整个屋顶,并小心翼翼地将总计2.2万吨的钢结构吊装至中国馆各个位置。

    中国馆将定义“中国红”

    在中国馆项目部,记者看到临时板房上挂着两排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红板。据中国馆项目部经理姚建平介绍,这些都是全国相关企业的应征作品——中国馆的外衣。

    继颇具争议的外观设计之后,如何为3.6万平方米的中国馆外墙“穿”上合适的“中国红”外衣,成为一道超出预想的难题。所谓“中国红”,以往只是一个概念,没有现成答案。这种红色的外衣,由什么材料制成最合适?其视觉效果注重白天还是夜晚?远观近赏是否都合适?能不能经受长期的雨淋日晒?一切都是未知数。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作为顾问,见证了“中国红”的筛选过程。他认为,这已不是一项专业工作,而是关乎中国馆形象和声誉的公众大事。

    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比对和筛选,中国馆的“中国红”外衣终于“名花有主”。记者在一本刚刚出炉的设计图册上看到,如同北京故宫整体和谐的红色由多种红色构成一样,中国馆横梁、椽子、斜撑、柱子的“中国红”外衣,颜色既统一又有微妙的变化,而最终选用的铝板表面,并不光亮平滑,而是有一层类似“城墙”形状的纹理,这种纹理的深浅、宽度都不同,赋予铝板丰富的肌理和质感。

    姚建平告诉记者,国内众多企业,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外资,都积极投入到了“中国红”的艰苦寻觅之中,而且不讲条件、不考虑回报,而最终中选的企业还提出无偿赞助一部分铝板。“如果届时公众认可并满意这种颜色选择,那就是中国馆定义了‘中国红’。”姚建平说。

    接待容量有上限

    运营难题巧破解

    历届世博会的东道主国家馆,往往聚集着最多的人流。为进入展馆,观众经常需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为了应对大客流,东道主国家馆的面积和参观者容量,都会比其他国家馆大。比如,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德国馆,每天接待观众能力达到了2.6万人次;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日本馆,也达到了每天接待1.2万人次参观者的容量。

    随着中国馆雄姿由图画成为现实以及上海世博会门票近期开始预售,亲身走进中国馆观看精彩展示,成为许多人的期待。

    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向新华社记者表示,本届世博会200个左右的展馆和展位有望吸引全世界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参展规模和参观人数均极为庞大。组织者在中国馆的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尽管中国国家馆的面积已是历届世博会之最,每天接待观众数也达到了创纪录的4万人次,但相对于园区内平均每天40万人次的参观量,还是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走进中国国家馆。

    据上海世博局中国馆部筹备小组组长钱之广介绍,世博会的每一个展馆均有容量限制。根据历届世博会的经验,最大展馆的观众容量不会超过日均参观者总量的1/10。他说,世博会组织者希望每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世博会主题的精彩演绎,都会得到参观者的欣赏,而不是仅仅一两个展馆特别得到青睐。

    当然,上海世博会组织者也在巧破容量难题,尽力帮助更多热切希望参观中国国家馆的观众实现愿望。组织者已经在考虑,在上海世博会闭幕以后,中国国家馆的所有展览能保留一段时间,继续向参观者开放。另外,世博会组织者正在积极筹备采用互联网和三维技术的“网上世博会”,届时,参观者在家中轻点鼠标,就能把中国国家馆里里外外看个真切。

    “这多少可以弥补部分观众在世博会会期里不能走进中国馆的缺憾。”钱之广说。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上海世博会顾问:艺术历来是世博会重要元素
· 世博会韩国馆设计方案揭晓
· 国际博物馆协会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
· 世博会法国馆尤伦斯揭开面纱
· 2010世博会法国馆模型将在UCCA展出
· 丹麦小美人鱼雕塑“出游”上海世博会
· 上海世博会瑞士馆建筑设计方案揭晓
· 世博会主题与标志设计探析
· 世博会演艺中心设计方案全球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