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金沙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
▲澳大利亚艺术家谭思考作品《巴比伦塔逻辑思维》
昨天下午,“中间”中·澳当代艺术中国巡回展在中华儿女美术馆开幕。中澳当代艺术家让东西方文化在碰撞后交融。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林晓云)似曾相识,却又陌生:德国画家丢勒穿着清代官服;瓷器烧成的清朝花盆底鞋,打着CHANEL(香奈尔)和PRADA(普拉达);西方的通天塔,每一层却有“改革”、“时尚”等汉字。昨日下午,“中间”中·澳当代艺术中国巡回展在中华儿女美术馆开幕。中澳当代艺术家让东西方文化碰撞后,交融。
本次展览汇集了15位艺术家的62件作品,形式包括雕塑、绘画、装置艺术、壁画粘贴等。创作者文化和教育背景相似,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包括了5位中国大陆艺术家、5位澳大利亚籍中国艺术家,5位完全在西方出生成长,却和中国有种种关联的澳大利亚艺术家。
策展人金沙表示,这样的组合很特别,15位艺术家以各自的艺术手法,阐述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给人类生活与心理带来的诸多影响,比如: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全球性大众信息传媒的共享,带来各民族个性语言的弱减与消亡;东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差异等。
记者在展品中,看见一个棋盘上,中国象棋正在对弈国际象棋(刘晓先作品《影青瓷》);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穿红色高跟鞋、黑丝袜的美女走入舞蹈场景(郭健油画作品)。
参展的澳大利亚艺术家中,朱丽叶·芭莎洛米让中国瓷器“烙”上了国际名牌的LOGO,以讨论中国女性面对商品化和消费主义时的身份变化,莎莉·斯马特用了拼贴形式,创造了女海盗形象,以此质疑在通俗海盗文化创作中,女性总是缺席。说自己“既是外国人又是华人”的澳大利亚艺术家谭思考,在自己的作品《巴比伦塔逻辑思维》前,依旧只能说几个中文词汇,但他已经居住在北京,发现语言是了解风俗和价值观的好途径。因此,通天塔(即巴比伦塔)承载了他观察北京、观察“陌生”的中国的思维火花。
金沙认为,“中间”代表着“折中”和“中庸的区域”,本来并不突出,但是在中心点也可能产生突破口的能量,“中庸之点也会导致全球文化艺术的新发展和新转型”。艺术家们思考的,就是构筑簇新的空间,不再以国家民族为界限,让不同区域的频繁文化交流自然产生。
本次展览由福建、厦门市澳商投资企业协会,澳大利亚卧龙岗市(Wollongong City Gallery)美术馆联合主办,将持续至5月30日,中小学生、离退休老人凭证免费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