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盛世长安图》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解读——访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金运昌先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16 14:25:0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中国古人画这种全景式的长卷,相对而言比现在要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建筑物,都比较低矮,大多为平房,顶多是三层楼房了不得了。那么,看看我们现在的长安街,除了天安门广场一带的建筑是限高的,在长安街沿线,楼房是越起越高呀,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摩天大楼、立交桥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物融汇到古色古香的长卷中去呢?这是我产生顾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以绘画长卷形式表现现代都市题材的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盛世长安图》局部-4


徐悲鸿曾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这也正是《盛世长安图》的创作宗旨,同时,摒弃了传统绘画中一些自命清高的俗套、摒弃了命题绘画中不可避免的呆板,着力表现平常的一天中,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的常态;着力体现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伟大画面。

随着创作的逐渐进展,我发现创作者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运用了对于人物和景物的比例进行改造的办法,适当地缩小了建筑物的高度,增加了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使人物成为画面的主角,鲜活的人物、戏剧化的场景设计等创作方案,避免了过多建筑群僵化呆板的视觉效果。

同时,创作者调整了视角,采用45°俯视构图,这样,就顺利地把很多摩天大楼成功的纳入画中了,而且,把立交桥等一些新式建筑表现得立体感很强。

在这一点上,是古人所无,这幅画超越古人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当代的车辆,人物的服式,都是古代没有的,乃至于人的情态、动作当然都跟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清朝的《姑苏繁华图》不一样。

如何去表现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长时间的进行采风,去实地体察和写生。《盛世长安图》的创作团队是非常辛苦的,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行走在长安街上,不避风雨,不避寒暑,用他们的照像机,用他们的速写本,捕捉到了很多感人的场景,很多新鲜的题材,使这幅画卷不仅有建筑和景物的再现,而且,触目所及,在每一个角落里,每一个人群中,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盛世长安图》局部-5


个人以为,这正是引人入胜的一个关键所在,因为长卷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关键还是要画人,人物才是画卷的灵魂。《清明上河图》就是如此,别看里面的人物很多,但是,仔细分析,每一个地方,几个人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说,这是一个富翁骑着驴,有仆人前呼后拥的赶驴在走路;有的是脚行老板在收货;有的是小摊贩在城门口卖货。人物的情态也是各种各样,民俗风味浓郁。

《盛世长安图》也非常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有几个场景,比如:里边有母与子的场景;有恋人之间发生矛盾的场景;有卖掉渣烧饼的;有民工拉着拉杆箱刚到北京不知所措,马路都不会过的;还有一些人在打手机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四合院办婚礼的、跑马拉松的、公园锻炼的、抽奖的、义卖的、献血的等等。这些都被画家捕捉进了画卷。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这幅画引人入胜,让人从中有所体悟、思索,继而生发些许感慨……

《盛世长安图》局部-6


三、笔墨当随时代!

披图纵览,但见布局森严,气象宏阔,古韵今情,咸萃其间,真有大国雄风、名都胜概;细而察之,则又刻画精微,传写生动:随处寓目,皆是人间烟火、市井欢情。窥一斑而全豹见,展一卷而盛世彰,余以为:此作体大思精,引人入胜;笔墨典雅,设色明丽,直接先贤风神而其中。现代景观、建筑、车辆、服饰之表现,又难有传统成法可依。继承创新,兼而得之。师古不泥,洋为中用。此其所以可贵也。泱泱乎,郁郁乎!吾谓其必将标名中国美术史册之上,跻身民族文化宝库之中,与《清明》、《姑苏》诸卷并垂后世,为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盛世长安图》在创作的过程中,编辑团队不仅做了大量的写生和照相,还为画面里边的每组人物都编了小传,设计了故事情节,工作是做得很细致的。

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这部长卷采用的是工笔重彩法,这也是中国画的一个传统做法,但是,采用工笔重彩法来画这么一幅浩大的长卷,其困难是非绘画工作者难以想象的,画中涉及3500多个人物,几百处建筑,夸张点儿说,画中可能有近千万片树叶…… 画家需要不断的勾、皴、渲、染,其工作量大得惊人,最早接触这个项目的一些老艺术家,正是因此才会遗憾退出。

《盛世长安图》局部-7


《盛世长安图》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我在题跋中写到: “披图纵览,但见布局森严,气象宏阔,古韵今情,咸萃其间,真有大国之风、古都之概;细而察之,则又刻画精微,传写生动:随处寓目,皆是人间烟火、市井风情。窃以为:此作体大思精,引人入胜;笔墨典雅,设色明丽,直接先贤风神。而现代景观、建筑、车辆、服饰之表现,又绝无传统成法可依。继承创新,兼而得之。师古不泯,洋为中用。泱泱乎,郁郁乎!其必将标名中国美术史册之上,晋身民族文化宝库之中,与《清明》、《姑苏》诸卷并垂后世,为子子孙孙永远宝用!

现在,艺术风格呈多元化态势,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打着标新立异旗号的新艺术形式纷纷出现,我承认这是艺术的进步,但是,鱼龙混杂的情况在所难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献礼祖国60华诞 《盛世长安图》盛大揭幕
· 九青年画家两年将完成《盛世长安图》(图)
· 盛世金陵 魅力南京 纪念南京解放60周年书法作品展举行
· 盛世颂中华 诗意满长安——记第二届中国诗歌节
· “盛世荷谐”水墨长卷巡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