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广东美术三阶段无法复制
在广州美院教授、著名画家、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谭天看来,新中国广东美术的发展跳不出“前30年,后30年”的框架,但在每个具体的阶段,却有着自己无法复制的特色,造成了独特影响。
第一阶段
人民大会堂绘制《江山如此多娇》
岭南画派代表国内画坛最高水平之一
地方美术与革命美术的结合与缠绕,在谭天看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美术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色,也是国内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毗邻香港。黄新波、胡一川、关山月、潘鹤、余本、黎雄才、方人定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之后,包括关山月、潘鹤、余本等在内的一批旅居香港的杰出艺术家,陆续返回内地,会集在广州。按照当时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群没有“参加革命”的爱国艺术家。他们与广州的黄新波、胡一川等为代表的“革命艺术家”相结合,形成了那一时期广东美术界的主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本地的这些优秀艺术家与革命艺术家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形成了一种“缠绕”的关系。两派艺术家互相影响、促进,影响很大,为广东美术界后来几十年的发展也有开启作用。比如影响至今的岭南画派,就是从那时起由关山月等人逐步启动、确立、发展起来的,对广东国画影响深远。关山月在上世纪50年代与傅抱石一同被周恩来总理点名到人民大会堂去绘制《江山如此多娇》,表明岭南画派代表了当时国内画坛的最高水平。
而黄新波、胡一川等人,则将解放区的革命美术带到广东。其中黄新波是老艺术家、著名的木刻家、第一任的广东美协主席,也是广东美协“001”号会员,胡一川是亲身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版画大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在当时被视为革命性很强的版画艺术在广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到了广东美术的整体面貌。如许钦松,就是版画专业出身。
第二阶段
广交会背景下的“文革”时期
广东美术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成就
广东美术在全国非常有影响的第二个阶段,是在“文革”期间。谭天表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广交会的存在。陈衍宁、林墉、汤小铭、王玉珏、杨之光、欧阳等艺术家,在当时的全国美术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了中国美术那一时期的最高成就,是广东美术的一个辉煌。
谭天说,在“文革”期间,广交会这个对外交往的窗口的活动不能停下来,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活跃。在这个大背景下,有一批美院的学生和美术工作者为广交会绘制了一大批宣传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绘画能力得到了锻炼和保持,后来就创作出了一大批的“红色经典”作品。比如所谓的“四大金刚”——林墉、张绍城、伍启中、陈衍宁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汤小铭创作出了《永不休战》。这件油画作品在写实和表现方面达到的成就,至今仍无法被超越。
汤小铭创作《永不休战》,以及后来创作《国际歌》等,艺术渊源并非岭南画派,而是来自胡一川创立的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是中国美术史上公认的最早的革命题材油画创作的奠基者之一,其创作于60年前的代表作《开镣》是中国美术馆60年美术成就展的第一张大油画。由于胡一川对油画的热爱,油画成为广州美院一个重要的系科,也笼络到了当时中国一批重要的青年油画家,比如从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归来的郭绍刚,以及一大批在中央美术学院受过正规教育的、学写实油画的有成就的教师。这种写实油画的传统,到汤小铭这里结出丰硕的成果,并进一步影响到后来的邵增虎等杰出油画家。此外这一时期关山月的革命花鸟画,在全国也广泛传播;年轻艺术家如陈永锵的《鱼跃年丰》被认为是新花鸟画的代表;潘嘉俊等一批部队画家的作品如《我是海燕》等也很突出。
第三阶段
漫画连环画多元创作
广东双年展开启国际影响
在“文革”后及改革开放时期,谭天认为一定不能忘记廖冰兄的贡献。廖公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的批判力度和达到的水平,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一批对“文革”反思的画家,创作了一批杰出的反思性的作品,如邵增虎的《农机专家之死》等。这一时期,广东在版画方面也有不错成绩,如许钦松的版画作品在全国获奖。
这也是中国连环画的昌盛时期,广东有一个杰出的代表就是卢延光,他创作的《百帝图》、《百妃图》,被国内连环画界视为范本,为广东美术的宣传推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来,广东美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在几次全国美展中参展作品方面都位列三甲,也有不少获奖作品,保持了全国美术大省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广东美术场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广东美术馆的建立,特别是在王璜生担任馆长的期间,创立了广东双年展,无论从学术研究方面还是打开国际影响方面,都有杰出贡献。随后深圳、东莞等地的美术馆也相继建立,广东在场馆建设方面比内地许多省份领先很多。
在当代艺术方面,广东虽然与北京、上海相比相对落后,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有了“大尾象”这样的当代艺术小组,后来黄一瀚等为代表的“卡通一代”,在广东开花,在四川结果,带动了近年国内艺术界创作中的动漫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