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艺海遨游日臻完美:李铁映和他的工艺美术(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11 13:10:49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铁映十八式”老庄壶

“铁映十八式”紫竹壶

珐琅碗 李铁映制

珐琅碗 李铁映制  

李铁映先生工艺美术作品捐赠仪式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为期十天的“率真瓷——李铁映工艺美术作品展”也于近期圆满落幕。捐赠仪式上,李铁映的女儿代表父亲将一个珐琅彩瓷碗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将“铁映十八式”紫砂壶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将一个高温红釉梅瓶和一个黄地珐琅彩兰花诗句纹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这位国家前领导人为何对工艺美术如此热爱?他的艺术造诣如何?

发掘与传承

从2004年开始,李铁映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从那一刻他置身这项事业并耗费了自己的大量精力。5年时间他亲手制作的作品达到了几千件,对艺术的追求日臻完美并进入了逍遥自在的境界。

据悉,自上世纪90年代起,李铁映先生就多次深入景德镇的博物馆、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甚至作坊,与景德镇陶瓷界的专家学者、技艺人员研究探讨珐琅彩瓷的发掘与传承,此后又数次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为发掘珐琅彩瓷的制作技艺,李铁映先生多次深入景德镇,而且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他召集了景德镇一批珐琅彩瓷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技艺人员,在景德镇建立了一个研究基地,对珐琅彩瓷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整理。其后在深入研究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尤其是对瓷用珐琅料的研制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反复试验,从而掌握了比较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在李铁映先生的直接倡导和关心下,成立了“北京紫玄珐琅瓷业有限公司”。遵照先生“发掘、保护、继承、发展”的指示精神,确立了“仿古不泥古,仿清更超清”的指导方针,组织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艺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和技术实力很强的技艺人员,对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进行实验性研究,终于使珐琅彩瓷这颗陶瓷艺术瑰宝重现璀璨夺目的光辉。

“铁映十八式”

在紫砂研究和创制方面,李铁映也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他不辞辛劳由京华来宜兴与紫砂艺人探讨、研究,创新壶款,从近几年百余种设计的新款壶样中,筛选出最为经典的十八种壶款,定名为“铁映十八式紫砂”。

据了解,“铁映十八式紫砂”,以参照古代经典壶款为造型创意基础,以冲茶品茗实用器具为紫砂功能,这些紫砂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与情趣,融艺术创意于生活之中,并能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除壶的造型设计创意之外,“铁映十八式紫砂”还精选上等紫砂原矿料,其中有紫泥、底槽青、红皮龙、段泥、老段泥、青灰泥、墨绿泥等等,泥色多样又结合于壶款设计之中,丰富了此系列组壶。整体系列组壶造型独特、创意新颖、用泥讲究、矿料多样、制作精良,使“铁映十八式紫砂”表现出古朴大气、厚重典雅艺术特色。此系列组壶在整体取名上,也与以往壶名有所改变,壶底均有印款,同时又在每款壶名配上相同名称的文化普洱茶。一壶、一印、一茶,三者结合,既增加了文化含量,又使壶用以喝茶的实用功能更为增强,巧妙地把壶与茶组合在一起。

圈内专家评价高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马英明认为,“铁映十八式”造型端庄大方,能够充分运用材料本身的色调纹理,线面处理比例准确,干净利落,达到形象结构、制作技巧、实用功能的完美统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国家博物馆获赠‘铁映十八式’紫砂壶,对丰富馆藏,继承和发扬我国紫砂艺术,展示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说,铁映先生在继承中华民族陶瓷艺术优秀传统基础上,吸取各陶瓷产区、各大师、工匠的艺术精华,创作了很多既有各地方特色,又有他个人风格,融合时代的审美情趣,反映时代的审美观念的好作品。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对李铁映致力于恢复和弘扬我国传统的珐琅彩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感谢,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也对李铁映瓷器作品上的书法功底大加赞赏。“珐琅彩瓷的研发成功,倾注了先生太多的心血,填补了当今我国工艺美术领域中陶瓷彩饰种类的一项空白,对我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肖振松由衷地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