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让观者身临其境的宋代山水 各派大家纷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0 10:48:57 | 文章来源: 信息时报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是宋徽宗赵佶所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经典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作曾是宋以后历代皇帝珍爱的藏品,画上的收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显示该画的巨大价值。这幅画,通过刹那间的动态,把花、鸟、蝶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设色富丽而典雅,整个画面,充满了秋色中一派盎然的生机。在这幅画的右上方,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细瘦而遒劲,被特称为“瘦金书”,他的花鸟画技法,称为“工笔院体画”,他的诗、书、画,在一张作品中显得非常和谐,独具风格。

宋人画群鱼戏藻图(故宫博物馆藏)

  

《庄子·秋水篇》中有“濠梁观鱼”的著名典故,故“鱼乐图”成为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鱼”又谐“余”之音,有祝颂丰穰之吉祥寓意。图中绘小鱼5尾,欢快地游戏于荇藻之间。鱼身用没骨法墨染而成,其光滑、细腻而富于弹性的质感表现得非常充分,线条圆浑流畅;黑脊与白肚之间过渡自然;口、眼、鳍、尾之刻画逼真而具立体感。鱼的游向各异,远近分明,荇藻轻灵而富于动感,构图生动活泼,是宋人画鱼的名作。

中国画中的吉祥谐喻

追求智慧与美好,渴望平安和寿康,可以说是中国人千古流传的盼望,这种精神,是古老的农业社会发展中长期形成的品格,尤其在艺术表达中,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就有了许多吉祥的比喻。从今天流传下来的宋代古画中,我们已经能看出,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果品来祝颂“三多”(华祝三多:多寿、多福、多男子,相传是尧巡察,华地人对他的祝愿),画的是橘子、石榴和桂圆。还有画牡丹、大桃和腊梅的。到了元、明、清时代,人们开始用更多的方式表现“喜庆吉祥”

丁羲元在《艺术风水》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画中的吉祥比喻。

一一路荣华(画一株芦花、或白鹭,芙蓉花);一帆风顺(画水上一只帆船,顺水而下);一路平安(芦花,鹌鹑);一团和气(画仙佛合聚团团围住)。

二和合二仙(二仙笑口,一持荷花,一持宝盒);双清(梅花、竹)。

三三友(松、竹、梅,或梅、竹、石),又称”岁寒三友”;

四四君子(梅兰竹菊);四时山水(春夏秋冬);四季平安(月季花、鹌鹑、稷即小米之类)。

五五福临门(蝙蝠五只)或画钟馗接福(蝙蝠之类);五伦图(源出于《诗经》,画凤凰、仙鹤、鸳鸯、鹡鸰、黄鹂五种禽鸟,分别表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伦理关系)。也有用花卉来表现的。

六六合同春(画六只百合、梅花等)。

七七夕乞巧(画牛郎织女、天孙织锦等神话人物,或画乞巧图。)

八八仙过海(画八仙,各显神通,过海,延医消灾)。

九思(画九只鹭鸶,喻有智慧,久思)。

九如(画九只鱼,生机勃发,永久如意。)

这些带着吉祥祝愿的隐喻在中国画中随处可见,几乎遍及花卉、禽鸟等多个题材,如玉兰牡丹有着玉堂富贵的寓意,橘子荔枝意味着“大吉大利”,柳枝白马指的是“春风得意”,水仙竹石表示“群仙祝寿”,画鹰画熊的意思是“英雄独立”,等等,数不胜数。丁羲元还指出,祈求平安、恭喜发财、婚嫁喜庆、四季平安等期盼喜庆的愿望,甚至化入了中国人的一年四季,四季有吉日,月月都有不同的主题。因此,中国画几乎带有多种功能,与俗世的普通中国人生活紧密相连,如丁羲元所说:“中国绘画,不仅是艺术本身,更在于其中画道,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是人生哲学和艺术的妙然契合。既热闹,又深刻;既高雅,又平俗。”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