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界,郭庆祥素以眼光精准、敢做敢说闻名,今晚起,这位闻名全国的书画收藏大家将连续5天做客央视2套《艺术品市场热点对话》栏目,对话王小丫,舌战大画家石齐、龙瑞,怒揭拍卖内幕,直斥当代“艺术怪胎”,为喜欢收藏的观众奉献一场饕餮盛宴。
郭庆祥对话王小丫的节目录制现场
传奇收藏家受邀央视论道
近年来,收藏家的财富传奇故事频出,引得艺术品拍卖、收藏类电视节目越来越受民众关注。
郭庆祥就是从大连走出的收藏大家:1992年,酷爱书画的郭庆祥开始涉足艺术品收藏,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他在收藏界接连创造神话:1997年,他用48万元买入傅抱石的《二湘图》,2002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500万元卖出;1998年,他以180万元买入一幅李可染画作,2002年在瀚海拍卖行以1000万元卖出;1997年,他在瀚海拍卖行买入徐悲鸿《立马》,2003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380万元左右卖出;2005年,吴冠中的《鲁迅乡土组画》和《龙须岛社之家》均拍出639.2万港元,成为那次拍卖会的“双冠王”;2006年,《长江万里图》以3795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最高纪录;2007年,《交河故城》以4070万元的价钱落槌,创造了内地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最新纪录。有报道称,他卖画所得收益相当可观,大约在8000万元。
在郭庆祥看来,收藏和投资是有区别的,“春拍秋卖,投机性的短线投资是赚不到大钱的。”
受邀做客《艺术品市场热点对话》节目,郭庆祥以丰富的收藏知识和阅历,道破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的许多玄机,让人大呼长见识、过瘾。痛批“艺术怪胎”
什么是最好的艺术品?怎么认定好的艺术家?面对北京画院一级画师、大画家石齐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郭庆祥提出,收藏家要搞学术性研究,要懂,不能盲目收藏。
“现在在画家、美术评论家、包括搞艺术品真伪研究的专家中,普遍存在一种浮躁心理。一些知识分子面对金钱诱惑失去了良知,很多艺术品的艺术性不高。艺术家追求的不是艺术创作,见了面就比谁住的房子大,谁开的车好,谁的画卖价高。有些画家画了几十年的人物,总是几个人物变换着组合,一个形式,一种模式,流水作业了三四十年,成了画匠,而画匠绝不是艺术家。”
“他们上了电视出口必称唐诗宋词,靠传统装点门面,最多不过算个好教师,绝算不上好艺术家。他们或是缺少才气,或是不勤奋,或是存在投机取巧心理。”
郭庆祥反对艺术家老打着传统的旗号说事,提倡艺术家以真情创作,“笔墨当随时代”。对此,有人认为郭庆祥矛头指向了某位大画家,郭庆祥说,这是当今画家存在的普遍现象。
对石齐“国家应鼓励多建美术馆”的观点,郭庆祥也提出了异议,他指出私人企业创办的美术馆,后来大多变成了自由市场。而私营企业家收藏的艺术品大多真伪难辨,甚至会误导民众。“美术馆必须由国家或当地政府创建,才能提高可信度。”听得王小丫频频点头,艺术家们也感慨唏嘘。
“我国现在根本没有鉴定家这一职称,但在艺术品市场上却常常出现所谓的鉴定家、鉴定证书,不客气地讲,这就是欺骗。”在与王小丫谈到艺术市场存在的问题时,郭庆祥话锋直指艺术品拍卖、收藏中的怪现象,并称其为“艺术怪胎”。
郭庆祥讲起一个真实的故事:“2008年春,我突然接到北京荣宝拍卖行打来的电话,称荣宝斋拟退回我在1997年作价50万元送拍的白雪石、亚明的两幅大画,并让我退回50万元费用。理由是一些专家一直认为这两幅画是假画。我听了非常高兴,那两幅大画现在远不止当年那个价格了,但当我去取画时,荣宝斋又说什么也不给,说继续上拍了。原来,这期间他们拿着画去找白雪石,白雪石当即确认‘这幅画是我1995年给郭庆祥画的唯一一幅新体裁的山水画,画上还画有几匹小马和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