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春天到来的日子里,中国美术馆十分高兴地举办《虚幻的蓝天——日本著名画家森秀雄作品展》,展览将展示森秀雄先生从1970年代以来的艺术历程,特别是他在进入21世纪以后艺术上新的发展,让中国美术界和广大公众有机会认识他的艺术创造和他鲜明的艺术风格,这是中日美术交流新的成果。
为了准备这个展览,森秀雄先生和他的夫人大久保千寻女士多次前来北京,使我得以了解他在艺术上走过的道路和他从事艺术的精神。当我看到他1970年代创作的作品就有别出一格的面貌时,我非常欣喜地感觉到这是一位富有创造个性的日本画家。根据我们的一般认识,日本绘画在20世纪经过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总体上形成了现代的型态。很显然,在日本画坛,作为一位学习西画(“洋画”)的画家,森秀雄先生也认真研究过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积极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经验,在其艺术观念中反映出勇于探索和创新、把目光投向国际潮流的意识。但是,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位不断向自我的内心走去的画家,总是从自我的感受出发,表达心灵深处的世界。他的绘画风格受到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以构筑梦境般的手法将不同的景物置入同一个画面,展现出充沛的想象力,作品充满了对梦幻的体验。然而,他的作品又不同于西方超现实主义的经典样式——在西方超现实主义那里,表达的大多是人与社会的矛盾,人的内心受到外部世界挤压而产生的焦虑、痛苦和困惑,或者描绘的只是个人具体的梦境,是与外界疏离的潜意识流露,因此作品要么是一种种充满紧张、惊险和荒诞气氛的“梦魇”,要么是不可理喻、别人无法识读与理解的图像,而在森秀雄的笔下,现实中原先没有关联的物象和景色之间形成的却是一种种新颖的内在关系,形象具有某种公共的象征性和符号性,尤其通过大海和天空构筑成无限的空间,让人产生诗意的联想。我认为,他的这种超现实主义可以称为“新超现实主义”,是日本画家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而融入东方艺术观念的创造。
在森秀雄的作品中,有一些因素是贯穿于他不间断的创作的:古代艺术中的经典形象,山崖或岩石,女性的躯体,溪流、大海和浪花,尤其是湛蓝色天空中漂浮的白云……这些因素经过他的想象组合,形成了一种种不同的画面,犹如音乐的展开,既有共同的基调,又有变幻的篇章。可以看到,他所钟情的这些形象分别代表了两种性质:一种是历史的、文化的。在他画面中出现的古典形象大多是经典名作中的造型,留下了历史岁月的沧桑印记。他细腻地描绘了它们坚实、斑驳的形体,使之透溢出时间的痕迹,特别具有凝固了的历史感和文化的内涵意态。另一种是当下的、自然的,那就是蔚蓝色的大海、河流和天空以及漂浮的云朵。它们具有流动的属性,是瞬间变化的自然景象。森秀雄的创造性就在于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歌咏生命的情怀和人性的关怀将两类属性不同的形象组合成新的意境。通过静与动、冷峻与变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对比,让不同的意象神奇地获得了生命。日本美学传统中一向有对生命体察和观照的特征,在一种寂静的冥想中,宇宙、自然与历史、文化悄然际遇,生发出生命的秘响和无限的回音。观看森秀雄的作品,就能获得这样的视觉体验。这是因为画家就在这种体验中生活和创作,他贯注于作品的体验给了我们对作品意境的体验。
艺术创造的世界总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或者说在“半梦半醒”之间。森秀雄先生所构筑的超现实梦幻,就是他长时间处在心灵世界寂静冥想状态下的产物。他的画风几十年没有大的变化,在日本画坛观念嬗变、流派纷呈的现实中,他的内心的“定力”十分坚毅,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对于艺术信念的坚守。在我与他的接触中,深感他是一位真正的画家,不善言辞,也不多言辞。当我问及他一些作品具体的意象来源时,他嗫嗫不作详言,只沉静在思考之中,似乎总在做着他自己的梦,他的夫人也说他一辈子都在做“美好的梦”。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修行式的执著与真正的自我,他的梦才能从年轻做到晚年,成就了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
森秀雄先生的绘画风格是稳健的,但是他艺术的内涵又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在197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对于历史和自然静态的观照,但从1990年代开始,他除了延续原有的主题之外,还开辟了新的主题,那就是在作品中更多注入社会学的因素,更加强化观念性,在超现实绘画的框架中反映对于现代人的关注。在一系列新作里,他把古典绘画的情境和现代社会特别是都市空间结合起来,把古典艺术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的对话与人的对话,这就使艺术的观念从静态的观照转变为动态的观照,让人看到古与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相比其早期作品,他的新作展开的意向更是多重的,画中有画,画中画的空间被打破,画中的人走出了画面,进入更大的空间,看画的人来自现实的各个领域,以不同的身份凝视画中的人,也被画中的人所凝视。很显然,森秀雄用“凝视”这种手法把历史中的人物拉到现实面前,也展现了现代都市中的芸芸众生之相。在具体形态的绘画中如何体现观念和当代意识,是摆在当代艺术家面前的难题,森秀雄用画面空间的错位和重组、古典人物与现代人物并置的方式解决了观念的视觉呈现,从而使作品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意味变得复杂起来,增加了观众在视觉阅读时的想象力。在这个意义上,森秀雄个人的梦已经扩展为现代人的集体的梦,他的艺术也因此具备了当代的品质。
艺术家的观念总需要恰切的语言来表达,这种语言实际上也是艺术家性格、心理和观念的体现。森秀雄之所以选择超现实的绘画语言,与他内倾的性格和沉思型的心理有关。只有如梦境的景象,才能把他带入与现实拉开距离的世界,表达他对于美的憧憬。他在超现实绘画这个体例中也不断创新了表现手段,尤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喷笔画的独特技法。用喷枪代替画笔,需要控制画面的效果,使之不陷入照片似的通俗。由于他具备优秀的绘画才能,在使用喷笔作画之时,他能够很好的发挥其长,用以营造画面光洁的表层和细微的色彩变化,使造型的趣味具有工具材料的技术性,又有手工塑造的艺术性。我特别欣赏他作品的“蓝调”属性,也就是把画面的色调控制在以蓝色为主、黑白灰为辅的调子中。他几十年沉浸在蓝的世界里,因为梦境通常是蓝色的,蓝色的优雅、宁静、深邃为他的作品披染了弥漫的空气感,成为一种精神化的色调,
正是由于森秀雄先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保持了艺术精神的稳定性,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同时又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超越自我,敢于向自我挑战,在作品内涵中注入新的当代意识,我们乐于向中国美术界和公众介绍他和他的艺术,促进他与中国的交流。森秀雄先生对中国十分友好,非常看重与中国的交流,愿意和中国美术的同行一起分享他的创造心得,向年轻的艺术学生介绍他的绘画技巧,并慷慨地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他的系列新作,使中国美术馆的国际艺术收藏增添了新的作品。为此,我真诚感谢这样一位对生活与艺术、对艺术与友谊都十分真诚的日本画家朋友,并祝愿中日两国艺术的交流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2010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