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去向成“焦点”
当质疑的焦点转移到苏州国画院的“存画”时,苏州国画院的清静被打破。
“苏州国画院留存几千幅作品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苏州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画家对本刊记者如是说。
苏州国画院栖身于古城中心的庆元坊12号,是一处名叫“听枫园”的宅院,为清代苏州知府吴云的私家花园。因园中亭馆雅洁,池石清幽,被誉为吴中著名的书斋庭园,因园中有古枫婆娑,取名“听枫园”。
苏州国画院自1960成立,先后有张辛稼、吴养木、许十明等吴门画派名家研习于“听枫园”。
“我担心这些知名画家的画作是否妥善留存。”这位苏州画家表示担忧。他介绍,按照相关规定,国画院每位画家每年要上交一定数量的作品由画院永久保存。
“2009年国画院画家交了4幅画。”周矩敏称国画院画家“每年交的画很少,主要是搞创作”。
而苏州国画院的一位画家则称自己一人2009年就上交4幅工笔画,他说,“我们院的规定是每年要交4幅工笔画,或者8幅写意画。”一位退休返聘的老画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坚称自己“交上去的画库房里早就没有了”。
那么画家所上交的画是否如网帖所说作为政府接待赠送省厅级以上干部的“文化礼品”了?
“政府也可以来拿画,但要算钱的,一笔账一笔账都能查得出来。”周矩敏表示在市财政支付中心的电脑上每一笔账都能查得清楚。
周矩敏特别强调,“一年下来政府来拿画少得可怜,基本上没有。”
“每一次办画展政府给经费占小头,自筹占大头。”周矩敏表示国画院经常搞画展要拿画向民营企业换经费。
但周矩敏此说在本刊记者的随后采访中受到“知情人士”的质疑。
“他们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搞了一次画展,政府拨款几十万元,企业赞助50万元,办活动绰绰有余,但参展的21位画家每人所交的4幅作品却不知去向。”这位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说,“至今没有说明这几十幅作品在什么地方。”
该知情人士所披露的内容得到苏州国画院画家的证实。
对此,周矩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记不起来了”。
对于画院画家历年来所上交的作品是否有清单?是否妥善保存?周矩敏表示:“都在仓库里,都没有流出去,一大卷,都没有人要,由办公室负责保管。”
“除了有的上级部门拿走了,剩下的都在仓库了。”周矩敏以“上面有纪律”为由拒绝提供画作流向明细。
一起引发联想的事件
苏州市定慧寺巷堪称书画一条街,这里集聚着数十家画廊,吸引着苏州文化艺术界人士频繁往来,苏州国画院“网帖”事件自然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书法作品送礼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画廊老板李中伟(化名)披露了一些以书画作品为媒介的行贿受贿路径。
“先由画廊老板到官员家中将书画作品买出,然后转手高一倍的价钱卖给求见者,随后安排求见者将所购书画作品再送给领导,如此转一圈各得好处又不留痕迹。”李中伟说,“如今官员特别喜欢玩这种高雅品,既安全又有品位,而且增值。”
缘于知晓这样的内情,苏州国画院自爆作品“作为接待赠送的文化礼品”让苏州一些书画界人士“浮想联翩”。
一知情人士披露,苏州国画院画家的网帖出来后,引起苏州各界震动不小。
这位知情人士称,苏州市财政局一位处长告诉他财政支付画款都是以“房屋维修”等借口罗列名目支付,“根本经不起查。”
3月16日下午,苏州财政局的这位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否认有上述情节,她表示“这也太小看我们苏州财政的管理了”。
那么作为公办画院的画家所交的作品到底该如何留存?
国家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安远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画院都有一套收藏保管系统,如果是园内画家应该交画院艺委会通过的作品,有登记入库制度。
“画家所交的作品目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收藏品,收藏画是要入库的,要永久保管。一部分任务画,主要是承担对外交流的任务。”安远远表示,至于政府用画是否需支付一定费用,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
对于苏州国画院画家所交作品的去向,苏州文广局局长汤钰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装饰局里一些办公场所有时也从国画院拿过画,政府拿的画有时也支付画款,但具体的一些情况他并不清楚。
而苏州国画院的画家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均表示存画到底有多少“只有周院长知道”。
“当前舆论纷纷,苏州国画院应该针对外界的质疑及时将相关情况公之于世,以示清白,以护清誉,这对苏州的整体形象是一件幸事。”苏州一位不愿具名的老艺术家如是说。
周矩敏介绍,自网上的帖子出来后,苏州市副处级以上的干部都收到一封“举报信”质疑50年的存画的去向,文广局纪委已经查过了。
而苏州市文广局局长汤钰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没有接到这样的举报信。”
“局里纪委要调查应该向我汇报,我怎么不知道这个情况?”汤钰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