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览会现场(图片:艺术中国)
地区的力量
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尽管受到金融海啸和甲型流感的双重夹击,但2009艺博会的人气却不降反升。挟着亚洲拍卖周的东风,大量藏家聚首香港,VIP们纷纷表示现场万人空巷直如走进嘉年华会,城中富贾名流如霍震霆也亲自出席,台湾的重要收藏家一拨一拨地到场。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2009年的艺术市场在消极预期中开锣,艺术北京、CIGE今年的表现不容乐观,香港艺术博览会也不免引来类似的担忧。从现场看来,这样的担忧似乎是多余的。尽管销售榜单并未见红,参展画廊的负责人仍纷纷表示明年将继续参加。香港艺博会因其艺术品进出口免税的有利条件、自由开放的氛围、国际自由港的贸易环境、举办各种大型博览会的经验和硬件设备以及优秀的服务业传统,有着内地艺博会无法比拟的优势。亚洲市场的强大是必然趋势,而香港艺术博览会则是亚洲地区实力最强的博览会,起到整合亚洲资源、聚集全球购买力的作用。白立方总监卓林、SCAI THE BATHHOUSE总监久保田真帆(Maho Kubota)不约而同地预言,香港艺博会将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足以与巴塞尔抗衡的国际性博览会品牌,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公众参与度是香港艺术博览会的一大特色。香港特区政府一向致力于推广文化建设,荟萃世界各地艺术团体的艺坛盛事香港艺术节至今已开办三十七届,2008年的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盛况空前,入场观众超过2万人,今年一样吸引了大量公众的参与。艺术、市场、城市的生态系统在香港发展的程度相对比其它国内城市要成熟。
雅昌艺术网采访索卡艺术中心负责人萧富元时,萧富元这样介绍台湾的画廊博览会与大陆其他博览会的区别与特点:台湾的博览会是因为台湾整个艺术市场的衰退,没有像大陆这么强。我在台湾也有画廊,所以很清楚。因为台湾跟大陆最大的不同在于收藏家,就是买家。大陆可能有90%的买家是为了投资赚钱的,只有10%的买家是收藏型的,我买了,不一定要卖,我是喜欢,然后自己收藏,当然过了几年,长得很高,卖一点,也无可厚非,但是大陆占90%。台湾至少有占到50%是收藏,50%是投资的,就是各占一半,台湾的情况是这样的。当金融风暴起来的时候,可能投资方面会萎缩,等于完全不敢做投资了,因为整个市场下来以后,你的东西买了以后卖不掉,今天买,明天跌,他们就不敢再继续买,可能大陆剩下10%的市场,但是台湾还有50%的市场。你会发觉这一拨,从2008年末开始衰退,到2009年,到现在,整个台湾的市场是比大陆好的。台湾的博览会相对来讲,在亚洲现在来讲,第一名可能是香港,如果以市场的买卖来讲,第二名应该是台湾,就是买卖会比较多,生意比较好。其实除了大陆跟台湾画廊以外的亚洲画廊,都会想到台湾去,因为台湾有市场,尤其是日本,日本的画廊来北京的,我看去年好像是三家、四家,他们到台湾可能有二十家,韩国也是很多画廊都跑到了台湾去,因为韩国的艺术品跟日本的艺术品,台湾是有很多人在收藏的,在大陆他们是没有市场的,因为大陆还是以大陆本土的艺术家为主。所以他们就会去台湾,我听说今年的博览会,他们的招商已经基本上快完成了,可是他们是在八月底才要办,但是大陆的博览会都是在四月就要办,到现在还在招商,就可以知道这个是有影响的。其实画廊博览会是非常地多,从我刚开始,记得好像在1997年、1998年的时候,中国就有一个广州艺术博览会,也有一个上海艺术博览会,北京有两个,一个是中国艺术博览会,那个时候还没有CIGE,是中国艺术博览会,还有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一共有四个。后来演变多了一个CIGE出来,又是一个博览会;又多了一个艺术北京,又有一个博览会;文化部市场司底下有一个市场发展中心,又做收藏艺术博览会,我觉得现在艺术博览会有很多。后来上海又有一个当代的博览会,博览会这么多,但是在中国现在大家比较注意的有三个博览会,也认为它是比较属于画廊式的博览会:一个就是上海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做的;一个就是艺术北京,在农展馆做的一个博览会;一个就是CIGE,是在国贸。这三个博览会,目前来讲是大家比较注意的。但是,这个可能在2008年之前,这几个博览会有两三年都发展得不错,到了2009年,因为整个金融风暴开始,画廊确实也遇到了一个非常不景气的阶段,尤其是国外受伤得更严重,所以很多国外的画廊就不到中国来参加博览会,可能2009年的博览会衰退得比较多。这个衰退比较多,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香港博览会开始起来了。以前香港是没有博览会的,到了2008年开始第一届,办得非常不错,然后2009年第二次,也办得非常好。所以现在香港博览会慢慢地已经超越了中国这三个博览会,因为这个有一种骨牌效应,磁铁效应,所以国外画廊要参加亚洲博览会的时候,会选择在香港。慢慢的,可能这一两年中国的博览会会变成以本土为中心,以中国的画廊为中心的一个博览会,这个可能会稍微有衰退的现象,我觉得是跟整个经济有关系。
对于金融危机的在中国内地的不断深化和影响,各个艺术博览会也在对市场细分和加强其品牌化的打造。,“买得起的艺术”、“经典艺术”、“酒店艺术展”的多元化形式的出现,也是应对新的市场那个和艺术博览会发展的需要。各种应对市场的策略无疑是对行业的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市场化对青年艺术家的挖掘和推广也是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和演变的重要现象,但对青年艺术家在市场中的发展也有待更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考,为市场新的提升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