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威尼斯双年展建筑展将首次展出中国国家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8-13 10:35:30 | 文章来源: tom美术频道


   威尼斯双年展第十届国际建筑展中国国家馆参展团队名单:

   
总策展人:范迪安
   
策展人:王明贤
   
策展执行小组: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教授)、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蔡国强(旅美中国艺术家)
    参展建筑师、艺术家:王澍(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许江(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中国馆协调人:马文(艺术家)、陆文宇(建筑师)
  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中国馆现场协调人:IRENE(策展人助理)、梅克俊(威尼斯华商总会副会长)
  9月8日,中国国家馆将首次亮相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这体现了中国建筑界要在国际建坛展示自我形象的强烈意愿,标志着中国当代建筑进入国际建筑最重要的展示空间,和国际建筑界进行直接的前沿性交流。本届中国馆以建筑与艺术的当代对话形式参展,这对中国建筑艺术进入国际学术平台,以自主的形式发出这个蓬勃建设发展的国家的声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策展思想:中国文化资源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运用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是国际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大展,堪称艺术的奥林匹克。作为双年展这一特殊展览形式,她已经具有110年历史。它的每一次展览都表现了当代国际艺术最前沿的状态,预示着当代艺术发展的潮流方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关注世界建筑艺术发展,设立国际建筑展,与艺术双年展隔年举办,是目前世界顶级建筑艺术双年展,对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经文化部批准,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展中国国家馆由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教授)、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副所长)、蔡国强(旅美著名中国艺术家)组成执行小组。范迪安任中国国家馆总策展人,王明贤任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中国馆策展团队基于对当代城市和建筑的现状及其演变方向的人文深思和学术判断,最终选择了建筑师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和艺术家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以建筑与艺术的当代对话形式参展,参展作品《瓦园》。
  中国国家馆总策展人范迪安认为:本届双年展的总主题是“超越城市”,中国馆的策划从文化上呼应了这一主题。全球化在中国的最大表征莫过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趋向都市化的城市建筑。在一个具有自身悠久建筑传统和地方建筑风格的土壤上开展大规模与高速度的建造工程,必然伴生出尖锐的文化矛盾。中国建筑师试图对此作出回应,他们的实验性作品以新的姿态出现,探讨中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关注的问题则由单体建筑上升到城市的整体,力图解决关于城市发展方面的焦点议题,并为未来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本届中国馆的策划充分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运用。和一般建筑展以图版模型展示作品方案的方式不同,《瓦园》将利用威尼斯城处女花园的实地环境进行一次现场营造,以体现中国本土建筑师与艺术家面对中国城市现状的一种自在的思想态度和工作方式。
  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王明贤认为,作为最大建筑工地的中国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中国建筑师的身份却始终游移不定。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出现将让世界认识中国建筑如何面对当代,而不仅仅是展示现如今在中国建造的建筑。在这方面,《瓦园》无疑是一个多重交叠的命题。它是建筑,但又超越了建筑;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又把我们带到城市之上;它是一次本土材料的现场营造,但又代表着都市人群远望家园的最新思考。以这样的瓦园为载体,让建筑师与艺术家之间、让诗化的家园与家园的诗化之间的这种超越城市的对话形成一个特殊的角度,去反映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城市,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它将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突出,同时也会引发人们的各种思考。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第一次设立将翻开中国当代建筑史新的一页,也将打开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新的一页。

    营造观念:关于超越与沉思的对话空间

  《瓦园》的方案将在威尼斯的一个面海水、背城墙的庭院——处女花园的场地上,建一处800平方米的侧斜瓦顶,从0米上升到3.6米,沿对角线转折,在这大片瓦顶上,一条曲折竹桥使人登临其上,远眺并回望威尼斯城景。这片瓦园以浙江地域的竹扎结构为支撑,上覆6万片取自旧城拆迁回收的旧青瓦,体现了中国本土建造艺术与当代可持续建筑概念的结合。
    在本届双年展上,中国馆不仅建造一个“瓦园”,也以一本图册的形式介绍“瓦园”的思考背景。在关于瓦园的对话背后,是建筑师王澍与艺术家许江持续五年的对话与合作,他们共同在宁波美术馆的改造重建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的建造中体现了独特的思考与主张。如何促使有历史的场所进入城市的当代建设,如何在一个瓦解的郊区城镇重建有根源的场所,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范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如何以一种书院式的境域重塑今日大学的学园精神,如何坚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朴素的造化之链中体会中国本土的营造方式,如何为中国的城市建造走出一条重建文化根源的返乡之路,他们之间这种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呈现在象山校园,呈现为一种以内心山水诗意相沟通、从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域气氛。在这种自然山水和人居诗意的陶诵之中,建筑师王澍围绕浙江宁波一座名为慈城的江南古城持续了五年的研究,王澍主持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在那里指导完成了2万余平方米的文保古建。与现代建造技术结合,以新的小型建筑实践传统工艺的革新,实验最小限度影响自然的建造方式,实验一种可能打破城乡建筑分离对立的建筑范式和营造体系。这种小型实验在宁波美术馆和象山校园15万平方米的新建筑建造中证明了它作为一种基本范式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而在小型实验与大规模建造间的反复印证已呈现为与躁动近利相反的工作方式。《瓦园》的营造,既是两位艺术家的内心山水诗意的新一次契合,又是这种循环实验发展着的一个以小见大的环节。
  威尼斯处女花园的地下60厘米隐存着一座古迹的基础,瓦园将以一种小心的建造方式轻放在那里,将用回收的中国江南旧瓦,铺展而成一片巨大瓦面。瓦面的一半平铺,一半沿对角线起坡。沿竹桥登临其上,既似行走屋顶,又似面对一片蕴含水烟岚色的园林;既是一种超越城市之上的行走,又是一种关于诗意地栖居的深思。这种超越与深思相交叠,既在脚下,又在心中。那眼望和心望中的瓦园正是艺术家许江在组画《黑瓦•白瓦》中所呈现的。三十幅画面组成的《黑瓦•白瓦》以多角度的俯瞰,“面面观”的片断组合,在瓦园一隅的竹廊之中与瓦园相对,氤氲化合而成人的视觉与建筑的鲜明对话空间。虚与实,隐与显,流与留,行走与沉思,超越与栖居,在这里形成了相互交织的提示和感受。当观者走上瓦园栈桥因桥的嘎然止蓦然回望之时,或许会在心灵深处升起城市对文化根源的乡愁,这种乡愁将掠过大地,超越城市和国界。

    威尼斯:世界对中国当代建筑重新认识的转折点

  今年5月,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中国馆办公室将本届中国馆方案寄给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组委会,组委会认真审阅后高度评价中国馆方案并全力支持它实现。
    7月,中国馆参展作品瓦园施工用的6万块瓦片及其他建造材料装箱运往威尼斯。
  瓦园在威尼斯现场建造拟于8月10日进场准备,8月15日开始,由王澍建筑师在现场主持建造,于9月5日完成建造。9月6、7、8日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内部观摩及新闻媒体参观期,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将于9月8日隆重开幕。9月9日,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双年展正式开展,展期为3个月。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中国馆的建设得到宁波市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广西泓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尤伦斯基金会(加英文名称)的赞助。
  2005年第51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首次设立并成功展出,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相信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展中国馆又将成为国际艺术界建筑界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重新认识的一个转折点,也为在威尼斯双年展建立永久的国家馆奠定良好的开端。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