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半年是个大展集聚的时期,中艺博CIGE,艺术北京,改造历史同时登台亮相,当代艺术从推广角度来说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专题粗略的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线索,展开当代艺术与商业,主流的官方艺术的关系脉络,并希望通过批评家的推荐寻找一些更为独立艺术的创造者。
——编者按
1 看来今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年,既有艺术博览会,又有改造历史这样的书写当代艺术的大型展览,作为一名艺术史学者,你是怎样去界定当代艺术这个词汇所包涵的概念的?
要界定当代艺术这个词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基本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不同的语境而变化。就我的理解,当代艺术不仅仅只是指向当下的艺术,更是指一种价值立场。这个价值立场就是所谓的现代性。如果说“现代”容易造成误解,让人联想到仅仅只是一个时间概念,那么“现代性”则是对“现代”的一种概括与提升,是赋予这个时间段以某种人性自由与思想独立的人文性格与思想特征。而这,正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必须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艺术,致力于人性的解放。具体到艺术实践中,就是敢于打破人为的各种语言限制,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精神的未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的许多艺术并不是当代艺术,而仅仅只是盗得其名、取其皮毛而已。
2 能简要地谈谈当代艺术发展中商业与当代艺术是以一个怎样的情况在发展吗?
商业是当代艺术的一种烘托,就像水和船的关系,水涨船就高。尤其是在中国,商业化曾经帮助过当代艺术从埋没的地下浮出水面,可谓功不可没。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水能载舟,但也能覆舟。
3 能简单谈一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与西方的艺术发展是怎样一种关系吗?
就中国而言,不仅是当代艺术受到西方影响,甚至整个国家都是倾向于西化,比如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从西方舶来的思想。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为什么要取用西方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限于篇幅,在此我就不展开谈了。
4 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社会动力有哪些,他们进入当代艺术有着怎样的时间循序?
动力有很多,有时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所谓“愤怒出诗人”即为此理。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些震撼人心的作品,大都是在压力下产生的。当然,这些都已经是过往的历史了。现在是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来自意识形态的压力已逐渐淡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但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仍有许多历史残留的问题。比如体制的固化。具体到艺术体制中,就是美协和画院作为政府的文化机构,仍在艺术界有着极大的行政权力。如何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让这个社会更加进步,只有取消不平等的竞争,强化公共意识,即多多设立民间艺术基金和民间美术馆等等才有望实现。
5 有人说这是个艺术多元化的世界,您是怎样看待这个现象的?
多元化即象征了艺术探索的自由,这是中国的现代艺术革命所要努力达到的方向。我并不认为现在已经达到了充分的多元,尽管意识形态的大一统局面已经打破,但商业化却又形成了新一轮的意识形态,正席卷而来,呑食着多元的探索,将其纳入市场的扛扞与标准中。所以,我寄希望于能够出现一些有着精神强度的艺术家,靠着人格的坚守与艺术的感动改变这种局面。
6 当代艺术中,唯美图像加点批判社会的暗喻就是好作品吗?他们在为谁创作,满足谁的审美趣味?
批判社会是最容易成为投机取巧的修辞。所以,这并不能成为评价艺术作品好坏的尺度。那么,好坏的尺度又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还是在于能够从批判中提升,抽象出一种文化超越的能力。因为只有超越了现实,艺术才能成为一种提升我们的人文力量,与千古以来的人类美好憧憬相连绵。
7 为什么我们的艺术创作方式长期处于一种被选择的情况下?
被选择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而自信意识的建构不在艺术,在于背后的思想形态。古有言之:功夫在画外。也就是说人文的背景,才是考量一个艺术家是否优劣的关键因素。
8 为什么中国长期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批评体系,在您看来当代艺术中哪些艺术家还在保持独立的创作姿态?
体系的建立不是某个行业与门类的事情,涉及到整个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进程。我前面已经说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是信奉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这是过去的文化落后造成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确也曾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积极意义。不过,收之桑榆,也会失之东隅。这就像俗语说的:吃人一碗,由人使唤。你要吃西餐就得拿刀叉,使用筷子的那个体系也就不可能再起作用。这也正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其实,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是否真正了解和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如果只是鹦鹉学舌,做点表面文章,他人的本事没有学到,却反倒丢了自己的本能,那才是悲剧的根源。要我说,中国当代艺术界保持独立创作姿态的艺术家不是没有,只是因为批评意识的缺乏,使他们的价值难以浮出水面。 |